在“两个结合”中焕发传统文化新生机——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⑮
日期:2021-10-25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必然要求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大力深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2017年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此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实践路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作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制度安排。推进“两个结合”,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实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两个结合”,一是要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什么可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这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中华民族先民憧憬“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二者都指向人类社会无限美好的未来前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唤醒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民族复兴、世界大同的基因和种子。第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探讨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造福全人类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国古代思想家所阐述的人文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要素存在着相互融通的关系。例如《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协和万邦”等思想,孔子的仁学体系及德政主张,管子“以人为本”的理念,老子、孙子和《黄帝内经》的辩证思维,历代思想家关于社会和谐、天人合一、公平正义的论述等。第三,马克思主义所结合的两个要素(中国实际与传统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具体实际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流淌至今所浸润的现实土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与当前实际密不可分的中国历史文化实际和国情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化”在这条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正在向着民族的未来奔腾不息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化”在当前充满民族文化气息的现实实践的土壤中。

  二是要结合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探索历程和成功经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两个结合”开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充分吸收了中国古代朴素知行观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精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包含着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并多次就这个问题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结晶。

  三是要根据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实践新要求,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特别注重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其强大生命力靠的是精神内聚力、吸收同化力和自我更新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人类先进文化的代表,其基本原理注入中华文化的机体,可以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转变、升华为崭新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断从实践和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吸收养分,必将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极大地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次,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其中特别要讲清楚孔子仁学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独特价值,其传承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如何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推动仁学思想体系的传承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滋养。纵观中华5000年文明,在从古至今留下的大量求索记录里,有正面的启迪和思想精华,也有反面的教训和思想糟粕,值得我们有分析有鉴别地加以改造、吸收、利用。我们相信,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开辟更加宽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更加灿烂的中华文明。 (作者:徐国宝,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原副主任)

  相关阅读 

  以文化奠定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①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② 

  优秀文化作品是传播文化的使者——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③ 

  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④ 

  以思想之光引领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⑤ 

  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文化传播力——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⑥ 

  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精神根脉——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⑦ 

  从传承文明古国遗产中迈向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⑧ 

  推动互联网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最大增量”——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⑨ 

  中国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⑩ 

  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⑪ 

  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独特优势——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⑫ 

  发展科学文化是当下紧迫课题——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⑬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⑭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