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日期:2021-10-28
来源:江西日报
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随着我国教师队伍的规模、质量、结构发生变化,教师法修订提上日程。近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时介绍,教师法修订将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或智慧的开启,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涵养与品格的培育。师德师风既能起到榜样的力量,也能发挥熏陶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至为关键。在学生眼里,老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没有高尚的师德,没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往往苍白无力。“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我国,好老师群体灿若星河。张桂梅用40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从无到有办成了大山里的女校,改变了1800多名大山女孩的命运;黄大年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将满腔热血全都献给了祖国的地球物理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地学人才;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标准化林业实用技术,使140万亩荒山由秃变绿,带动了10万多农民脱贫致富,被亲切地称为太行山上“新愚公”…… 一位位优秀教师典型人物用汗水与热血书写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树起了一座座师德丰碑。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目前我国1700多万人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但也有极个别人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放松自我要求,甚至严重违反师德,损害教师队伍形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正因此,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第一标准”。此次聚焦“强师德、提门槛、保待遇”对教师法作出的一系列修订,将为教师更好发挥立德树人作用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严以律己,用个人的行为来体现自己于公于私、于国于民的价值观;要在日常言行中三省吾身,自觉坚守伦理底线,唯此才能体会和展示道德之美,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责任编辑:梁 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