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视点第47期:从悲壮走向豪迈 纪念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
发表时间:2011-05-12   来源:中国文明网·文明评论频道

本网原创: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与科学发展观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是对饱经风霜的中华民族的再次考验。近三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高扬发展、以人为本和科学的三面旗帜,不仅创造了物质重建的伟大奇迹,也唱响了精神世界崛起的豪迈凯歌。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回顾汶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光辉经历,重温灾区人民奋勇自救的激情场景,不仅具有实践上的意义,而且具有精神上的价值。>>>详细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综述 

   【人为本】在抗震救灾不同阶段,“以人为本”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抢险救援和安置阶段,“以人为本”体现为生命至上、安民为要,重建阶段则鲜明地体现为民生优先。“以人为本”是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过程中一以贯之的灵魂。>>>详细

   【铸精神】重大地震灾难,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精神成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升华,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更丰富的内涵。>>>详细 

   【爱如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炎黄子孙团结奋进的一种直观写照。震后,全国亿万人民同心协力,各地的援建者更是不畏艰辛,与灾区人民携手拼搏重筑美好新家园,谱写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强音。>>>详细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启示

    ——党的领导和社会动员的壮丽篇章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党的领导和社会动员的强大合力之下,灾区焕然一新的面貌激发出的强烈自豪感,自强不息的奋斗催生的伟大精神,必将让亿万人民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中华大地携手并肩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详细

    ——自力更生与八方支援的雄浑交响

    灾区人民将援建地区的先进理念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造血”能力,催生出“飞地经济”等众多改革创新的新鲜经验;灾区经济坚持恢复与发展“两手抓”,优化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不但在废墟上“站立起来”,还实现了“发展起跳”,收获了“创造性复兴”、“跨越式发展”。>>>详细

    ——物质重建与精神崛起的豪迈凯歌

   汶川灾后重建,“看得见”的变化令人欣喜,“看不见”的变化更振奋人心。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开放了,干群的思想觉悟更高了,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彩,社会文明更加和谐进步,灾后重建的历程,铭刻了物质重建的伟大奇迹,也唱响了精神世界崛起的豪迈凯歌。>>>详细

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灾后重建彰显伟大力量

    越是艰难困苦,越能彰显力量。从满目疮痍到生机勃勃,广大灾区旧貌换新颜,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成就斐然。这再一次充分展示了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详细

    ——"中国密码"创造"汶川奇迹"

    当“中国密码”创造出“汶川奇迹”,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道路是一条通向未来的路;当“中国之路”的基因在灾区大地生长出“汶川之路”,也足以让世界相信,会有更多的经验与精神,为灾区、为中国创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详细

    ——把抗震救灾精神发扬光大

    伟大的斗争凝炼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所包含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等重要内涵,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详细

    后记: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绝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三年来,从抢险救灾到过渡安置,从灾后过冬到农房重建,从治理次生灾害到救助因灾返贫,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和民生事项上,从中央到地方,从援建省市到地震灾区,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全力保障灾区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灾区每一个角落,访民声、探民意、解民困、保民生。>>>详细

中国文明网·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 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