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事大操大办的没了,老百姓的负担轻了,邻里间的关系更融洽了,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等系列活动,推动全区群众精神风貌逐步改善,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改旧习树新风 制定村规民约
“过去结婚,提前5天家里就得开始张罗,流水席一摆就是一周,婚仪繁琐复杂,家家都得请‘管事的’来帮忙。”说起早些年的婚嫁情况,藁城区梅花镇宣传委员杨景丽印象深刻。
杨景丽是土生土长的藁城人。2016年她结婚的时候,正是藁城区开始推行“婚事简办”的时候。“要不要摆流水席,当时双方家里也纠结。”杨景丽笑着说,“最后还是按照村里新规办了。结婚当天,我们在饭店请亲戚朋友们吃了一顿饭,简单不铺张。没想到,后来村里还奖励了我们1000元钱。”
婚事新办,喜事简办。2016年起,藁城区大力推行移风易俗治理工作,在婚丧嫁娶方面,发挥“两会一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作用,引导村民红白事从简,破除陈规陋习,改变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
“压缩宴请范围和时间,红白事不超过两天”“限制烟酒档次和宴席成本”“建议红事随礼110元以下,不坐席”……1月26日,在藁城区九门回族乡只照村的中心广场上,关于“婚丧嫁娶”的倡议清清楚楚地展示在公告栏中。“2017年起,村里大力倡导村民从新、从简办理红白事,之后每年都会根据当年的情况,对村规民约进行调整。”只照村党支部书记赵进良介绍,每年村里会通过村民议事会集中组织开展村规民约的修订活动,对突出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对红白事的操办提出新要求,鼓励村民崇尚节俭之风,推进移风易俗。
目前,藁城区207个村(居)都制定修订了村规民约,各村依照本村村情制定了相应的红白事操办标准,对席面规模、用车数量、办事天数、待客范围、仪式程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村民组织发力 引导服务群众
有了新规,如何让村民心悦诚服、自觉遵守?“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组织发挥了大作用。”杨景丽表示。
不久前,梅花镇朱家庄村一户人家想要大操大办,就被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张树林劝住了。“各村都有一些像张树林这样德高望重的乡贤,由他们和村干部、党员组成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倡导移风易俗,村民们都信服他们,也更容易遵从他们的劝导。”杨景丽介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些年藁城区各村镇陆续加强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建设指导,积极开展邻里互助、道德评议等活动,推动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
“现如今,在藁城区,无论家里富裕不富裕,大家办婚宴多是去村里的宴会厅请客,半天时间婚宴就结束了,不仅刹住了攀比歪风,也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藁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因为有好的风气,这些年藁城区婚嫁要的彩礼也是一年比一年低。
推广“德善驿站” 涵育乡风文明
村规民约实起来,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在涵育文明乡风中,藁城区创新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会治理的双向赋能。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德善驿站”的建设应用。
2023年初,以涵育乡风文明、推动移风易俗为目标,藁城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全区推广建设“德善驿站”,健全完善以村规民约为主的道德评判体系,由村里的党员和乡贤担任道德评议团成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采取分组包片形式,检查人居环境、调解矛盾纠纷、传播文明理念,带头遏制陈规陋习和各种不良言行,倡树文明新风。
依托“德善驿站”的激励机制,藁城区梳理了一套“及时发现、认真记录、大力推广、集中表彰”的“德善之星”评树流程。
“现在,这些‘德善之星’也纳入了藁城区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文明标兵、文明之家等先进典型评选范畴,我们充分发挥这些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引导他们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社会治理监督员、百姓身边信息员,组织他们定期走进商户、学校、工厂、小区等,开展宣讲活动。” 藁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藁城区已形成道德模范人人评、凡人善举人人做、新风正气人人传的良好社会风气。(供稿:河北省文明办 河北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