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手记 | 遇见那些眼里有光的人们-中国文明网

导演手记 | 遇见那些眼里有光的人们

发表时间:2024-05-16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你有没有想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它如何在人们的生活中悄然发挥作用?

三年前,当我走进中国文明网的会议室时,跟你拥有一样的疑问。

三年后,我们跋山涉水,穿越南北,横贯东西,终于通过摄影机,把那些我们一路遇见的,眼中有光的人们,记录了下来,汇集成三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带到了你的面前。

拍摄现场。

首先,我们是如何开始第一步的?

今天回想起来,当初看到“文明”、“新时代”、“实践”这么宏大的命题,我们也是懵圈的。很多时候,真没有捷径可以走,最笨的路才是最短的路。我们也是跟着政策文件,重要讲话,围读学习了很久。

作为导演,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重大命题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也能够感同身受。最终确定,只有我们自己先走出去,去真听、真看、真感受。于是,带着学习的初步认识,借着文明网强大的信息网格,我们得以奔赴几个典型案例所在的省市。

其次,我都看见了什么?

拍摄现场。

一路走来,各地围绕着“文明”“实践”二词确立的工作方法各不相同,有善于发挥特长的,有守正创新的,也有统筹各级资源的,看到太多可爱的人,太多有意思的事,片中都有所涉及。这里我想跟你聊一聊片中没能呈现的几个瞬间。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菊姐,带领着一帮退休姐妹穿着红马甲,在街道村落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的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被蜜蜂蛰肿,她们习以为常的协调分工,有外联医师的,有负责稳定情绪的,也有继续工作的,最终让摄影师的伤痛迅速平息,恢复工作,我就知道她们不简单。她们平时聚在一起可做的文明实践活动很多,从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到公益便民服务,再到运营公益书吧。她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志愿服务是我最好的美容院。”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山歌老王,他用当地的山歌小调谱上新词,唱出他的所学所想。在他那间小小的工作室中,灯光不是很亮,但当他翻出成本成册的歌词手写稿时,他的眼睛如炬一样闪烁。他告诉我,他打算把手写稿都输入电脑里,已经占地太多,打算处理掉。我只是建议山歌老王,一定留好这些手稿,因为它们比印刷体要有温度。

拍摄现场。

北京市海淀区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杜春晓,从第一次工作会议见面,聊起文明实践,她的热情就扑面而来。随着我调研的深入,我发现她是工作的真细致啊,所有参与文明实践的团体,她都如数家珍,并且时刻保持着充沛的热情。在她的介绍下,我看到了更多参与文明实践的群体,有后厂直播间的发起人黄悌,有教老年人玩转手机的科大学生志愿者,有四季青的三位志愿者妈妈,通过孩子的带动,她们持续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三人还自发的孵化出了更多公益项目,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他们同样优秀,他们同样笑容灿烂,他同样眼里有光。(如果你看过《时光倒流七十年》中克里斯托弗·里夫的表演,就知道眼里有光的人是多么迷人。)   

那么,在片子之外我能怎么做? 

夏衍评价聂耳时曾说过,“相信天才的智慧,更相信集体的力量”。在文明实践这条路上,涌现了许多先进的个人,也产生了许多先进经验,各地区无一例外,都在纳入更广泛的人群,形成集体的力量,这股力量促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5年来的转变。新时代文明实践悄然改变了我们身边的生活,也在改变着我。我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父亲,从我拍摄之初起,我也有样学样的带她参与各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无论是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农场的公益劳动,还是邻里之间的互助互爱,都体现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内涵。希望她能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被那些眼里有光之人的热情和积极所感染,参与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导演 陈爽)

【责任编辑:张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