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邻里互助小院的备餐区备餐。
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中和镇西街村,52岁的村民陶利红一早便到市场买菜,“中午给来‘小院’的老人们包饺子吃。”
陶利红所说的“小院”,是指西街村的“邻里互助小院”。2024年国庆节后,根据获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一部署,西街村依托闲置的小学校舍,将之前的“助餐中心”扩建为邻里说事和文化娱乐等一体化的“邻里互助小院”,倡导群众互帮互助,群众烦心事儿有地方说、遇到困难有人帮。
西街村的故事正在被复制,目前,获嘉已涌现出多个“邻里互助小院”,一扇扇打开的“小院”门后,照见的是乡村文明最温暖的底色。
村民在西街村老年食堂就餐。
徐营镇所辖的西街村,距离获嘉县城15公里。“开饭喽!”中午12时,在西街村老年食堂,村民徐喜顺正忙着帮92岁的邻居国金荣打回热乎乎的蒸面条和紫菜蛋花汤。“老人出门不方便,餐厅有饭菜,咱作为邻居,帮着打饭就是个顺手的事儿!”徐喜顺笑着说。
旁边的康检助残室里,67岁的村民徐光平正在全自动按摩沙发上做按摩。“这房间里的康养设施,我们都能免费用。”徐光平笑着说,“党的政策好,这条件搁以前哪敢想!”
老人、孩子吃饭有了着落,青壮年在外工作更安心。在“说事儿区”,村民来“小院”聊聊烦心事,心里的疙瘩就解开了。西街村党支部书记说,“邻里互助小院”整合了17间房屋、8个功能区,由“五老”人员参与管理,构建了邻里关爱、团结互助、共创和谐的邻里关系,同步设立“老年助餐基金会”,为“小院”的持续健康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村民在邻里互助小院练习书法。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获嘉县建设的“邻里互助小院”通过“空间再造+服务下沉”双轮驱动,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参与”,村民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二是从“单一功能”转向“复合场景”,集政务服务、文化活动、民生保障于一体;三是从“政府主导”转向“共建共享”,倡导邻里之间互知、互敬、互帮、互助,大力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
阳光明媚,在中和镇西街村,村民和镇村干部围坐在“邻里互助小院”内,大家面对面,你一问我一答,疑惑解除了,矛盾化解了。
“我们从原来的‘矛调中心’改为现在的‘说事中心’,你别看就改了俩字,村民从心里感觉不一样了。”中和镇党委书记说,一个名字的改变,让村民更愿意到这里来了,不单单是矛盾调解,村里的发展建议、村风民俗都可以在这里谈。“小院”里的活动室也成了老年人的活动中心,打扑克、下象棋等活动吸引了老年人在这里聚集。
据悉,今年,获嘉县计划建成“邻里互助小院”示范村43个,逐步实现全县全覆盖,让村村有“小院”、“院院更温馨”。
从“邻舍相望不相闻”到“小院议事解民忧”,从“各自为政”到“抱团发展”……这场始于“小院”的文明实践,正在获嘉县农村掀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潮,那些在互助中看似微小的善意流转,恰是基层治理最扎实的根系。
供稿:河南省文明办 新乡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