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聚焦“五力”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诸暨自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以来,始终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总目标,建强三级实践阵地,做实五大实践内容,文明实践不断走深走实。村级关爱基金、移风易俗“一加一减”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分别获评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一、聚焦创新理论的学习,提升普及传播力。坚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走心工程。一是推动阵地化传播。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社区文化家园、农村文化礼堂等网上网下阵地优势,组织专家宣讲团、网红宣讲团、草根宣讲团等宣讲队伍进基层宣讲近千场,广泛开展“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我在之江学新语”等主题活动,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推动数字化传播。创新打造“1963法润”直播平台,邀请司法人员、部门公职人员、道德模范、志愿者担任主播,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法律普及、最美宣传,累计播出93期,观看人次逾1200万,评论30余万条。三是推动乡土化传播。打造“90后年轻干部回乡上一课”“板凳课堂”等宣讲品牌,引导宣讲员走进农家庭院、村头巷尾、田间地头,让党的创新理论推门入户、深入人心。
二、聚焦新机制的创新,提升实践生命力。着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长期有效运行,在机制建设上不断创新突破。一是建立一体化的建设推进机制。坚持“一把手”主抓,突出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形成市镇村三级书记抓的工作格局。坚持“一盘棋”谋划,将文明实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县域治理现代化建设。坚持“一张网”布局,把文明实践覆盖网络从乡村向城市社区延伸,统筹全域、城乡一体推进。二是建立协同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市级文明实践中心、镇乡(街道)文明实践所、村文明实践站点分级定位、协同运行,中心牵头抓总,发挥主导推动、统筹推进作用;所承上启下,做好与中心的沟通联络,加强对辖区站点的服务指导,架起联通上下、连结左右的脉络;站点落地落实,围绕中心总体安排,创造性开展文明实践。三是建立集约化的阵地统筹机制。推行文明实践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着眼“建设全覆盖、管理全星级”,盘活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文明实践所为主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市书房、文体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为延伸点的“星级文明实践综合体”,构建“15分钟实践服务圈”。
三、聚焦新力量的壮大,提升资源整合力。坚持系统之间、体制内外、线上线下“三个统筹”,推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大协同,充分整合力量资源。一是横向应整尽整。大力推进“全城志愿”行动,统筹整合宣传、文化、民政、教体、卫生健康等职能部门的服务资源,构建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文明劝导、健康教育等20支常态化志愿队伍。突出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先锋微家”“亮旗”等活动。发挥1000多家公益性社会组织优势,引导矛盾调解、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专业人员参与文明实践。依托老年大学、妇女之家等平台,将学员、会员转化为志愿队员,辐射带动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打造了“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小区车管家”等一批精品志愿项目。新冠疫情期间,全市30万志愿者积极参与卡口执勤、环境卫生整治、心理疏导、物资保障等工作,成为基层一线抗疫生力军。二是纵向打通流动。突破地域限制、注重整体联动,推广“镇镇联盟、村社走亲”“部门结对、社团结亲”等服务模式,建成10个镇街、社区志愿联盟,每月常态开展便民活动,推动30家省级以上文明单位、22个社团驻点服务,有效推动志愿服务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三是中间技术赋能。依托“文明诸暨”微信号建立志愿点单系统,打造集招募注册、项目发布、供需对接、服务记录、培训管理、评价激励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网络平台,以基层“点单”、中心“派单”、志愿队“接单”的方式开展精准服务,力求把服务送到群众急需处、百姓心坎上。
四、聚焦新需求的供给,提升文化服务力。坚持把“兴文化”落实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细节实处,切实提升百姓“文化获得感”。一是让群众文化火起来。每年组织“科普知识、健康素养、文艺活动进文化礼堂”1000余场,开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我们的课堂、我们的阅读”等“我们的”主题系列活动2400余场,举办西施文化节、西施马拉松等多项大型文体活动,让文化陪伴大众、滋养心灵。二是把红色文化用起来。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串联俞秀松纪念馆、“枫桥经验”陈列馆等14处红色教育基地,开发“东西南北中”5条初心之路,广泛组织开展“走红路、悟初心”研学活动,真正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代代相传。三是使传统文化活起来。挖掘演绎於越文化、西施文化、“三贤”文化、耕读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家风润万家”主题活动,组织“剪纸”“西路乱弹”“竹马”等非遗体验,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五、聚焦新风尚的培育,提升文明引导力。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倡导正气清风。一是厚植文明城市因子。全面深化文明创建,持续推进“德润暨阳”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公筷公勺”“文明出行”等文明“好习惯”养成,广泛开展“最美诸暨人”“身边的道德模范”评选,累计入选“中国好人”11人,“浙江好人”、浙江省道德模范44人,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二是打响移风易俗牌子。着眼强顶层,探索“试点先行、分批扩面,农村先行、全面实施”的推行路径,创新“市主导、镇主推、村主抓、理事会主力、群众主体”的工作模式。着眼立规矩,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制定红白事操办章程,动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台门宗亲”组建红白理事会做实群众思想工作,推行党员干部婚丧事项承诺报备制。着眼抓源头,组织农村厨师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推广酒店“平价菜单”,成立公益婚庆车队、简婚志愿者联盟,“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减办”蔚然成风,平均每场酒席节省五万余元,全年给百姓减负十个亿。三是做大关爱基金盘子。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捐、乡贤爱心捐、企业慈善捐、村民互助捐、结对单位定向捐、移风易俗公益捐,村村建立关爱基金。依托乡风文明理事会实现基金规范管理、阳光运行,常态用于奖励先进、扶贫济困、支持公益。引导镇村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姚江镇“小布衫”基金、次坞镇“小棉袄”基金等多个关爱品牌,成为乡风文明新旗帜。目前,基金总规模超过5100万元,累计使用1300余万元,受惠群众达3.6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