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百姓名嘴“30×50孵化工程”
发表时间:2020-09-05 来源:中国文明网

百姓名嘴“30×50孵化工程”

  江苏省海安市总人口96万,总面积1180平方公里,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3亿元。目前,全市共有党员6万余人,注册志愿者18万,志愿服务队伍1306支。海安市整合各方资源,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实施百姓名嘴“30×50孵化工程”,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宣讲生力军,努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一、主要做法

  一是打造青春宣讲队,解决“谁来讲”的问题。由5名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10多位高校教师组成导师团队,每月培训名嘴骨干。名嘴骨干班30名成员发挥理论宣讲“二传手”作用,每人结对50名村居理论宣讲志愿者,全市形成由30×50共1500人组成的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设立6个理论名师工作室和2个百姓名嘴工作室,编发百姓宣讲乡土教材,形成专家当教员、名嘴“听讲”练技能的传帮带模式。各镇(园区)通过“写稿+训讲”“实境+实战”“宣讲+评比”等多种方式,帮助志愿者提升宣讲水平。同时,建立由市委、镇(园区)、村(居)242名“一把手书记”组成的理论宣讲“教导队”、由80多个机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理论宣讲“常备军”,有效解决理论宣讲的主体问题。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志愿者身份走进高新区谭港村,讲述如何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开启冬训第一课;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送“中央一号文件”到田头,各文明实践所长、站长紧紧跟上,2019年开展宣讲241场,发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890件,赢得了群众支持拥护。

  二是线上线下全覆盖,解决“在哪讲”的问题。线上,通过文明实践云平台、手机端,灵活运用短视频、抖音、快手、微信群等手段,开设网络课堂、指尖课堂、空中课堂进行理论微直播。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口袋冬训”等资源,将党的创新理论配送到“指尖”、传播到“耳边”。线下,实施“火种培育”工程,结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特点,探索“板凳课堂”“理论微聊会”“姐妹微家”“三人行宣讲”“邻里会”等特色宣讲方式,让理论宣讲从封闭的礼堂式宣讲走向更为广阔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

  三是互动式提升能力,解决“怎么讲”的问题。通过观摩学习、示范宣讲、点评互动、沙龙研讨等形式,定期对理论宣讲志愿者进行认识论、方法论的培训指导,帮助骨干班学员提升宣讲水平,逐步向‘两个半家’(一个演说家、一个翻译家、半个心理学家)成长蜕变。党的十九大以来,组织开展“中央一号文件到田头”“村村到、户户暖、冬训送春风”等理论宣讲4000余场次,覆盖到全市231个行政村(社区)、860个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点。同时,赴陕西省略阳县举办“助力脱贫攻坚 海安名师名嘴略阳行”宣讲报告会,宣讲脱贫致富经,激发当地群众创业热情。

  二、运行方式及成效

  一是培育宣讲队伍。与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成立市级理论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平台功能,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和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一大批群众身边的高素质理论宣讲名嘴和基层宣讲员。

  二是回应群众关切。理论宣讲跟着群众走,哪里有群众,理论宣讲工作就做到哪里。根据“按需选人、按需选学、菜单式服务”的原则,组建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理论宣讲,把“大水漫灌”优化为“因人滴灌”。

  三是建立评价制度。对全体理论宣讲志愿者进行系统管理,在宣讲形式、宣讲内容、组织保障等方面实施“孵化工程”,给30位“百姓名嘴”和1500名基层理论宣讲志愿者分别颁发不同的徽章,市镇村三级定期组织开展理论宣讲志愿者宣讲比赛,从中遴选优秀骨干成员。同时,要求理论宣讲志愿者所在工作单位在年度评先评优、职务晋升中对他们予以优先考虑。

  百姓名嘴“30×50孵化工程”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很好地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该项目荣获第四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入围中央文明办“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登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巡游彩车。

责任编辑:梁 海燕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