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乡村振兴关键在“聚人气”
发表时间:2018-12-19来源:大众日报

  法国农业人口不足1%,却有接近1/4的人口居住在乡村。这说明,真正有吸引力的乡村,既要能留住农业人口,也要能吸引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既便于居民从事经济生产,又适合居民休憩、养老。这种“人气”的形成,关键在于优化乡村社区的空间布局。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聚人气”。乡村能否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乡村能否吸引人和留住人。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都采取过乡村复兴的政策措施,其中,对城乡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促进乡村社区空间的美化和优化,是让乡村凝聚人气的重要途径。

  例如,法国通过建立区域性公园、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乡村个人住宅建设和修缮等措施,促使法国乡村吸引力大大增强,使乡村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地方。目前,法国农业人口不足1%,却有接近1/4的人口居住在乡村。许多白领白天在城市上班,晚上回乡村居住,还有一些城里人在乡村地区买了二套房作为旅游度假的场所。“不是每个法国人都向往巴黎生活,但几乎每个法国人都向往乡村生活。”法国乡村吸引力的增强主要源于以下四个方面:乡村生态景观的吸引力、生活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交通便利性的增强、产业的多元化。

  法国在乡村复兴中的做法,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借鉴。我国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以增加乡村吸引力为出发点,吸引人口与产业向乡村地区流动。而增加乡村吸引力,关键就在于通过乡村社区的空间布局的优化,使乡村空间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场所变为集农业、工商业、旅游业等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农民、退休人员、白领等多类型人口共同居住,生产、居住、度假、休憩、养老等多功能共存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空间场所,实现乡村功能价值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空间支撑。

  优化乡村社区的空间布局,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优化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提升乡村社区整体环境。一是要制订乡村社区空间布局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根据不同村庄的人口规模、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等对村庄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村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空间整治。对有特色的村庄着重突出风貌塑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对一般村庄着重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增强村庄发展动力和活力;对不具备改造价值的“空心村”进行撤并、搬迁,选择适宜居住的地点改建新居。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制订村庄住宅规划、生态景观规划、排污规划等。二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原则,深入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高标准建设乡村生态环境系统。设立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基金,大力度在乡村地区建设区域性自然公园、湿地,加强林木种植,加大禽畜、垃圾、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水平。三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路网建设,道路硬化由“村村通”向“户户通”推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乡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等“七改”工程,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四是注重产业多元化发展。引导推动工商业向欠发达地区和乡村地区分散,促进农业与工商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支持乡村生态农业、旅游业及农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就业。

  推进乡村住宅改造,改善乡村社区居住环境。一是示范型乡村住宅。引导有条件的村庄或个人根据规划在乡村地区翻建或新建一批保持田园风貌特色、具有现代化水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示范型乡村住宅,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引发示范带动效应。二是改造型乡村住宅。引导、支持乡村地区农民对住宅的改造,为农民改建房屋免费提供通用图集和技术咨询,支持乡村居民利用绿色、节能、环保、坚固的建筑材料翻新或装修农宅,推进改厕、修整庭院等工程。三是迁建型乡村住宅。引导不具备改造价值的村庄继续推进整村迁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四是经营型乡村住宅。引导支持乡村民宿、乡村度假中心等经营型乡村住宅的发展,对乡居的规模、经营方式等进行规范,推动农家乐、民宿游的发展。

  做好“四大保障”,提升乡村社区综合竞争力。一是要有人力保障。要发挥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引导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社区空间优化建设。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成立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负责乡村振兴及乡村社区空间改造项目的设计优化方案及技术咨询等,成立半官方的建设公司,负责推动乡村振兴及社区空间优化的具体项目实施。二是要有资金保障。坚持财政补助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及贷款、补贴等各种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推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造等空间布局优化行动。三是要有技术保障。引导规划师、建筑师及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为农民改造房屋提供通用图集,建设示范性住宅项目,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四是要有制度保障。借鉴城市公用设施运营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乡村社区基础设施、生态景观改造与维护。通过推进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和交易体制改革,为城市居民下乡居住提供条件。(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农发所副研究员 刘爱梅)

责任编辑:王小伟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