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河南省洛阳市已有50余名通过公开遴选的规划师志愿者深入城市区各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助力重点民生实事推进。社会服务在专业领域的需求,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近年来,洛阳市推出多项举措,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专业化,助力民生实事推进
“您别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正在市妇联值班的律师杨欢遇到一位听障人士前来咨询,她便熟练地用手语和对方交流起来。依靠自学的手语,杨欢这几年为不少残障人士义务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经过杨欢的解答与安抚,咨询者的“心结”被打开了。送走这位特殊的咨询者后,杨欢说:“我觉得听障人士非常需要理解与关心,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法律,帮他们解决困难。”
“专业人做专业事。”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洛阳市按照“10+N”模式成立专业化志愿服务队(“10”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卫生健康、助学支教、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生态环保、孝善敬老、移风易俗、扶贫帮困等10支常备队伍;“N”即若干具有行业特色和专业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特别是社会力量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常态化。
社会服务在专业领域的需求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近年来,“税务妈妈”“牡丹姐姐”“规划师志愿者服务队”等数百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助力洛阳市民生实事推进。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动志愿服务向基层延伸
“洛阳市以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单元,城乡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志愿服务中心,由县(区)委书记担任志愿服务中心总队长,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负责人担任志愿服务队队长,把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心坎儿上。”上述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洛阳市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理论政策、文化文艺服务、科技科普、卫生健康、法律服务等“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把志愿服务向基层延伸。
另外,该负责人表示,《洛阳市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办法(试行)》于2020年7月2日施行,通过通识培训与专业培训并举,帮助广大志愿者获得开展服务的必备素质和技能,打造兼具奉献精神与专业知识的多层次志愿服务人才队伍。
“社工+志愿者”协作,推广志愿管理平台系统
为顺应时代需求,洛阳市还将推广“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拓展“互联网+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全面推广志愿管理平台系统。在大数据背景下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运用“互联网+”改善社会志愿服务,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网络体系。
截至目前,洛阳市在全国信息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112万余人、志愿服务团队3017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总数76911个,先后有5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和优秀志愿者受到省级表彰,18个优秀志愿项目(组织)受到中央级表彰。
“我和我的社工团队通过专业社工服务,搭建教育交流平台,传播、分享教育经验。”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近6年来,他们的志愿服务已惠及6万多个家庭。“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所做的都是服务他人的事,社工是职业性、专业性、组织化的,志愿服务则是非职业、非专业、自主自愿的,两者无法相互替代,但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协作。”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两者协作的机制可以进一步推动洛阳市志愿服务向常态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