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昌邑市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锚定搭平台、建队伍、育项目“三步走”工作思路,通过完善软硬件设施、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创新丰富活动内容等切实举措,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基层“最末梢”,实现贴心服务“零距离”。
搭平台、强整合,让资源跟着平台走。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组织体系,全面构建市镇村三级组织架构。以“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为标准,规范实践阵地建设,用实1个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文明实践所、690个文明实践站,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整合28处乡村“复兴少年宫”和1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化阵地,联动118个红色村史馆、10个专题展馆和1个主体展馆,发挥昌邑市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昌邑市抗日殉国烈士祠等当地红色主题展馆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载体”“主阵地”作用,让资源跟着平台走,实现“建好实践站、带活一个村”。
昌邑市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
昌邑围子街道孙斜村文明实践广场
建队伍、优服务,让人员跟着队伍走。发挥昌邑市义工联合会、昌邑市青少年公益服务协会等11家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广泛吸纳基层党员、“五老”人员、乡土文化人才、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等群体,组建市级志愿服务队17支、镇级志愿服务队50支、村级志愿服务队2070支,构建起覆盖三级阵地的志愿服务网络。实施116(一个平台进行志愿者管理:昌邑市智慧公益云平台、一本志愿者关爱工作手册、5+X服务内容)志愿服务工作法,以“五为”志愿服务为基础,立足群众实际需求,运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方式,组织培训志愿者20余场次、4000余人次,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持续完善社区“美德”银行积分兑换奖励制度,盘活爱心单位企业资源,多层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目前,已吸引2000余名社区居民加入社区管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注入“源头之水”。
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防震救灾宣传活动
育项目、办实事,让活动跟着项目走。精准摸排群众需求,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社会阶层人士,以及青年大学生的经验智慧,组建“智囊团”,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征集制定理论宣讲、扶困帮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菜单17类218项,深化培育“益家小菜园”“爱心小屋”“为无名烈士墓碑描红”“为烈士寻亲”等18个志愿服务项目。在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启动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爱心义诊、文明出行、文艺演出、疫情防控等20余项“五为”志愿服务活动90余场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同时,将文明实践和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文明创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在全市城市社区广泛开展美德“微展台、微讲堂、微档案、微公益”四微活动32场次,将贴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真正顺民心、有口碑、“火”起来。
志愿者们为无名烈士墓碑“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