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潍坊青州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纪实:新风徐来 乡土蝶变
发表时间:2019-01-07来源:潍坊文明网

  走在冬日的青州街头,不料想,看见了一队欢声笑语的自行车迎亲车队,12辆系着大红绣球的人力自行车,承载着一对新人的喜庆和幸福,缓缓驶过。新娘沈红玉说:“现在都提倡婚事新办,用自行车队迎亲的创意是我老公提出来的,既节省了不必要的婚车开支,又低碳环保,一路上还能得到那么多陌生人的关注和祝福,感觉很幸福。”

  这种绿色新式婚礼,在青州的年轻人中,正逐步成为一种新的风尚。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青州扎实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以孝治村”等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广大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婚丧改革

  抓牢移风易俗“牛鼻子”

  “结婚迎亲车不超过4辆;婚丧事宜提倡简单节约;不设灵堂,不穿白褂,不摆筵席。”在东夏镇王小村的宣传栏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标准写得清楚明白。为了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该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督促村中章程制度的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

  “不大操大办,不大摆筵席,一场喜事,一天时间就能完成,省钱又省力,真是减轻负担。”上个月刚给儿子办完喜事的王志刚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说,村里鼓励村民“零彩礼”嫁娶,迎亲队伍提倡用亲朋好友或本村车辆,义务帮忙,宴请礼金乡里乡亲不超过50元、亲朋好友不超过200元,而且不再设宴。

  为把婚丧改革落到实处,青州立足实际,不断深化制度建设,出台了《关于弘扬时代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青州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标准》,进一步简化红白喜事办事流程,实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

  目前,该市1054个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基本村村制定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标准和流程,并上墙公示;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1处,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13处。            (

  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是青州推进殡葬改革深化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在高柳镇西水渠村,由村里自筹资金建设的西水渠生态公墓正在加紧施工,公墓总投资300万元,具备丧事出殡、骨灰存放、缅怀祭奠等多种功能。公墓建成后,西水渠村与周边村一起平了坟头,留出大量的土地用于大棚种植,还解决了邻里纠纷,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肯定和支持。

  以孝治村

  带出移风易俗新风气

  冬日的午后,走进何官镇南小王村幸福院,整齐有序的老年公寓,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一处公寓门口,几位老人正在晒太阳、拉家常,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老朋友们离得近,没事凑一起聊聊天,下下棋。儿女也经常来看望,挺好的。”老人刘新光说。

  幸福院是南小王村实施以孝治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项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村内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居住,目前28套老年公寓已全部住满。“村里出钱为15位7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真正让老人过上吃住不愁的生活。”据村支书孙国贞介绍,除此之外,村里每年都会组织“好媳妇”“好婆婆”“模范家庭”评选活动,对涌现出来的孝老爱亲典型进行表彰奖励。

  把以孝治村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青州大力推广王坟镇侯王村、弥河镇张家洼村等先进村“以孝治村”经验,统一制定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责任书,把孝亲敬老的内容、标准、要求具体化,签订赡养协议书、孝亲敬老承诺书,并监督执行;还将孝德建设与发展党员、参选文明户相结合,把孝亲敬老写进村规民约,纳入村庄年度工作考核,从制度层面保障老年人应有的权益。

  目前,该市已先后召开了全国首届“以孝治村”研讨会,承办了第三届全国孝文化论坛和第六届山东省十大孝星颁奖晚会,连续举办了5届孝文化艺术节,评选表彰各类孝老敬老先进典型13000余人。

  创新形式

  移风易俗理念入民心

  2018年12月20日,在王坟镇许家庄文化广场,一场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正进行得热火朝天,戏剧、歌舞、小品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彩节目为观众呈现了丰富的视听盛宴。演出间隙还穿插了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有奖问答环节,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在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将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间。

  “这样的活动很好,节目都通俗易懂,告诉我们不要大操大办,不要铺张浪费,以前的一些老观念是得改改了,以后俺孩子结婚也得简单点。”来观看演出的当地群众唐文华说。

  为了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青州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巡讲、主题文艺汇演,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事宜专项治理等活动,全力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旧立新、崇德向善,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

  截至目前,青州已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汇演、培训班220多场;组织55597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农村“两委”干部、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推进,带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以孝治村的文明新风更加深入人心。(潍坊日报) 

责任编辑:刘逸群 张殊凡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