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面塑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丨文明中国·北京大兴-中国文明网
“95后”面塑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丨文明中国·北京大兴
发表时间:2023-08-22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95后”面塑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访“中国好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

  “当你自己脑海里的想象,或者是一些设想,能够通过你的双手变成一个具体的东西、一个实在的物件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近日,报道组走进北京大兴,专访“中国好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听他讲述面塑技艺传承背后的故事。

  这是郎佳子彧父亲郎志春的面塑作品《金陵十二钗》。王小伟 摄

  捏面人是出于内心的喜欢

  作为“95后”,郎佳子彧回忆道,在他三、四岁的时候,非常喜欢看父亲制作面塑,然后看着看着自己就想去动手做一做,是兴趣和家庭的熏陶一直支撑着他做这件事情,一路走来发现自己有责任来传承这项技艺。

  郎佳子彧讲述自己对面塑技艺的热爱。

  “我自己挺享受独处的时间,周围比较安静,自己能够去完成自己的创作,当你自己脑海里的想象,或者是一些设想,能够通过你的双手变成一个具体的东西、一个实在的物件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郎佳子彧坦言,当生活当中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儿,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去调节自己的心情。

  郎佳子彧正在制作面塑作品。北京市大兴区文明办供图

  “有的时候也会彷徨,也会对现实面对的问题去做一些妥协。但是我发现时间长了还是想要去捏面人,做传统艺术,让我们自己的文化领域里面有更多的受众。这件事情始终都是无法磨灭的。”因此,需要付出代价,付出努力,这也是郎佳子彧心甘情愿,甘之如饴的。

  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

  近几年,郎佳子彧不仅潜心创作面塑作品,还把很多精力放在了推广、传播“面人郎”技艺和非遗文化上。2022年2月5日,他作为青年一代非遗传承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为各国元首现场展示了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创作过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风采,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将面塑技艺再次带向了世界。

  郎佳子彧讲述在人民大会堂制作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故事。

  谈到当时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交流时,郎佳子彧说,“他看着我在捏冰墩墩,然后就跟我说,在确定奥委会吉祥物的时候非常顺利。用他的话说,基本上一分钟都就敲定了。”他又讲到与摩纳哥亲王的一个互动,“他当时我跟他一起共同完成一个面塑的冰墩墩。做完后他没有从我的台面上离开,说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因为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如果只带回去一个的话,就会遇到点小麻烦。”这让郎佳子彧发现,我们自己本土的元素,本土的这些形象,在世界舞台上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这都基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坚守和展示。

  郎佳子彧制作的面塑作品《冰墩墩》。北京市大兴区文明办供图

  “无论你在任何的领域,等你站上世界舞台的时候,你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的时候,你的状态就是不一样。”郎佳子彧自豪地说。

  我们这一代人也不能掉链子

  面对传统,郎佳子彧非常赞同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一句话,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其实是年轻人面对传统应该有的一个态度,郎佳子彧说,传统文化是一个宝库,是精神文明的营养来源。我们应该在这里能得到在天地之间自居的智慧。

  郎佳子彧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

  郎佳子彧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据他介绍,他在新媒体平台累计粉丝已超200万,而且多数都是年轻群体,经常有看到“95后”“00后”以及“05后”的年轻人通过平台和他互动,说明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内容是非常非常感兴趣的。现在,郎佳子彧已经不满足于此,他还想让更多人了解“面人郎”之外的非遗技艺。

  郎佳子彧向记者介绍面塑的制作流程。王楠 摄

  “面人郎”是郎佳子彧的爷爷郎绍安所创,在访谈中,郎佳子彧还深情回忆了爷爷当年的不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挑战。我爷爷能从他那个年代坚持下来,才有了今天把这项技艺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到我们这一代人,也不能掉链子。”郎佳子彧说。(采访报道组 王楠、王小伟)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