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近年来,厦门市在树典型典范、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上下功夫,着力打造“银发学堂”“市民园长”等城市文明品牌,凝聚起强大的榜样力量和精神力量,不断以榜样引领推动文明城市创建。
“银发学堂”让养老变“享老”
位于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的金安社区是厦门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居住区,岛内大部分困难群体都居住在这里,低收入家庭占85%以上。失业人员多,且存在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家里还有生病的家属要照顾等问题。
针对居住区内突出的老龄化问题,社区努力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爱老服务,搭建乐老平台,让居民“老有所依”。通过整合各类优质资源,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圈”,实现步行15分钟就能得到医疗、购物、娱乐、教育等服务,同时结合网格化建设,主动上门,将社区服务送到每位老人家中。
这是7月24日拍摄的金山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地方媒体供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学习中养老,在养老中学习”逐渐成为社区老人的养老方式。为此,金安社区依托金山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党群活动室、社区居家养老室、多功能活动室等,于2013年开办“银发学堂”,至今已有10年,学员合计达5500多人次。“银发学堂”让多姿多彩的老年教育点亮“银发人生”。
7月24日,老人们在金山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一起学习歌曲。(地方媒体供图)
文化养老是老年人的迫切需求,也是老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金安社区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拓展教学方法,每年常态化开展歌、舞、太极、书法、国画、声乐、鼓类等13门课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老人们在文化学习中互相陪伴、互相照料。
通过学习和活动,老人们不仅能增长知识、增强体质,还能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每当社区开展文艺活动,“银发学堂”学员都是艺术担当;“银发学堂”培育的文艺队伍多次代表社区参加市区级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书画作品也多次发表和参展。
7月24日,邹世恒与老人们一起写书法。(地方媒体供图)
社区有一位已是古稀之年的“俏老太”邹世恒,依然活跃在社区的大小舞台上:她不仅会跳舞,还会编舞;不仅组织成立了社区的舞蹈队,还义务备课上课;不仅自己从网上购买舞蹈队的服装,还学习了音乐剪辑方法,自己充当音乐剪辑师……
自从跟随女儿来到厦门,入住金安社区,邹世恒就用她独有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热爱,感召了一批社区的中老年妇女。她们跟随邹世恒跳舞学艺,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愉悦了心情,舞蹈队的规模越来越大,腰鼓队、健身队、太极拳队等多支队伍也陆续成立,成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典范。
“银发学堂”增强了辖区老人的凝聚力,社区以组织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以邹世恒为代表的老年人德高望重、行事稳重的优势,鼓励学员做好表率,学以致用,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认项目认岗位,共建文明典范城市,积极参与洁净家园、交通督导、垃圾分类、社区治理、科学普及等活动,服务反馈社会。
金安社区还通过搭建文明实践大舞台进一步促进社区文化养老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形成“引导一群老人、带动一批家庭,影响整个小区、辐射一个社区”的良好氛围,让“银发学堂”不仅成为服务老年人的学习平台,也成为老年人服务社会、参与文明创建的平台。
此外,社区积极发动老年人、邀请老人参与居民代表会议,组建了“邹奶奶环保驿站”“文明督导队”等反哺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转变。
“金安社区现今共有15支队伍、3686名志愿者,老年人志愿者占到41%,有7支队伍队长是老年人。”金安社区相关负责人对社区志愿者情况如数家珍。“社区的志愿者太多了,大家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只要有空就会来帮忙。”邹世恒说。
金安社区充分发挥老年人模范带头作用,以志愿服务为平台,带领更多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洁净家园活动等,变“多方管”为“共同治”,以“微治理”疏通了养老服务的“毛细血管”,以“小切口”探索出社会治理“大路径”。
“市民园长”让人民公园人民管
厦门市思明区滨湖南路南湖公园的筼筜湖横贯了几乎半个厦门岛,湖中央的小岛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镶嵌在筼筜湖中。白天,一群群白鹭从筼筜湖中心的小岛飞上天空,碧绿的湖水倒映着白鹭优雅柔美的身姿,以及湖边高大雄伟的现代化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彩画。
过去,这里曾是一个飞鸟鱼虾几乎绝迹的臭水湖。2015年以前,位于筼筜湖畔的南湖公园景观破旧,非机动车随意入园、噪音扰民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随意践踏破坏绿化行为屡禁不止,公园秩序不尽如人意。
为解决公园管理中出现的困境,南湖公园以“同爱一片湖,共建一个家”为公园治理理念,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实地考察场所共建认领为抓手,结合公园物业化管理、公园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等创新管理手段,最先引入“市民园长”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公园秩序得到显著改善。
7月25日,市民在南湖公园喝茶聊天。(地方媒体供图)
“最开始报名人数非常多,群众感觉十分新奇,市民园长是什么?都做什么工作?选拔市民园长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筼筜湖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园长”模式于2015年开始策划并向社会推广,搭建起了公园管理者与市民、游客之间的连心桥。由于“市民园长”模式前期宣传比较到位,“有事找园长”很快被市民所接纳,很多疑难事情都得到很好解决。
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市民园长”陈磐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文明劝导,沟通交流和督导管理等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了解市民的心声,并向公园反映市民的诉求。监督物业管理的工作,使公园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市民也真实地感觉到,公园比以往更善于倾听民意了,市民对公园管理的不满情绪也大大减少了。人民公园人民管,我起到的正是沟通桥梁的作用。”
“市民园长”模式运行多年,已在多家公园进行推广。除了起到纽带作用,“市民园长”还是公园管理的“第三只眼”,他们一方面接收市民意见,一方面也监督公园管理者是否高效履职。
“‘市民园长’努力地工作,对我们是一种鞭策和鼓励。”筼筜湖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每天无报酬在公园工作,以公园为家,对于群众来说起到了标杆作用,提醒大家更要和谐用园、理性用园、文明用园。”
2020年以来,通过与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实地考察场所共建单位、南湖公园“市民园长”及其团队等多方团体共同协作,共开展志愿活动60余场(次),协调解决园区难点问题4个。大力倡导文明锻炼、文明健身,进一步夯实了南湖公园柔性管理的群众基础,“市民园长”进一步激发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南湖公园的共同治理,有效提升了公园管养水平和公园温馨指数。
同时,厦门市委文明办制定《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实地考察场所共建认领细则》,激发各共建认领单位的积极性。通过实地认领单位与“市民园长”创新管理模式的强强联合,把周边各种文明治理力量变为公园管理中的左膀右臂,多措并举,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共管、多方推进的园区精神文明创建风貌。
昔日“万顷筼筜水接天,夜来渔火出云烟”的光景令人回味,而今,“万盏灯火映云天,脉脉筼筜水似绸”让人赞叹。“筼筜蝶变”是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缩影,环境的改善也带动了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以一个湖带动一座城市生态治理,提升营商和人居环境,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志愿红”守护最美风景线
7月至8月正值旅游旺季,风光旖旎的厦门受到全国游客的青睐,中山路步行街上游人如织。为游客指路、供应开水、提供法律咨询、提供手机应急充电服务……游客深入厦门各处,迎接他们的不只有美景、美食,还有厦门广大志愿者“不打烊”的志愿服务。
小善大爱,点滴汇聚。在邻里守望之间,志愿服务早已融入厦门人的生活。目前,全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超97万,志愿服务团体700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超11万个。党员示范带头,汇集志愿力量,就近就便、共建共治共享,用志愿服务让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让基层社会治理更贴实际、更富效率、更有人情味。
微光成炬,沐光而行。近百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智慧助老、文明旅游、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这是7月25日拍摄的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新华网刘娜摄
今年1月17日,位于中山路步行街186号店面的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揭牌并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厦门市首个落户在商业步行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驿站。
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由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中山路志愿服务点升级改造而成,于今年1月1日开始试运行。驿站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便民利民服务、社会服务宣传、志愿服务体验、城市文明形象推广等功能为一体,打造成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基地、文明旅游公共服务的便民窗口、城市文明形象推广平台。
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一年只在除夕休息一天,其余时间都有义工值班为来往的游客与市民提供服务,包括法律义务咨询、亲子志愿服务、中医专家义诊、文明劝导等。
其中,亲子志愿服务是一大特色。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负责人陈建南介绍说:“每逢周末及寒暑假,驿站都会组织亲子志愿服务。现在正处暑假,很多家长都愿意带孩子来体验文明宣导,让孩子用文明语言劝导游客文明出行,同时也让孩子从小培养文明习惯。”
7月25日,少年志愿者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亲子志愿服务。(地方媒体供图)。
“放暑假了,我就会带着我的孩子们来参加亲子志愿服务,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城市的干净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保持良好习惯。”带着两个儿子来参加亲子志愿服务的侯先生说,陈建南老师会对小志愿者们进行统一培训,他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厦门市文明宣传的榜样。
作为一名老党员,陈建南深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成立党支部和党员驿站后,陈建南不仅在参与每一次活动时将党徽戴在胸前、亮出党员身份,还主动为协会党支部和党员驿站的定位、职责与分工等建言献策,当好协会党组织没有挂名的“顾问”。
7月25日,陈建南向记者介绍曾经组织过的志愿服务活动。(地方媒体供图)
为了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他还努力钻研志愿服务知识,无偿为市、区、街道、社区等各种层次的志愿服务培训授课,先后讲授了《如何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志愿服务条例》解读等十多门课三十多场次。
厦门市民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中感受到陈建南对志愿服务的热忱。在陈建南和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影响带动下,思明区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壮大,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多。志愿者的红马甲成为扮靓厦门的一道风景线。(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