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会昌县:做“好人”成风尚-中国文明网
江西会昌县:做“好人”成风尚
发表时间:2023-12-22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耕好人文化沃土,培育好人文化新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全县累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全国文明家庭等全国性模范典型15名(个), “江西好人”19名、“赣州好人”68名,县级好人646人,是名副其实的好人大县。这其中,上有年逾八旬、23年每天坚持免费为过往游客提供休憩茶水服务的“最美茶摊人”周文荣,下有年仅9岁、背着迷路小男孩行走一公里多路程交给执勤警察的金媛媛,还有“甘当你的腿”、坚持三年背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同学求学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刘宇。

  曾几何时,“路人摔倒无人搀扶”“做好事拍照取证请旁人作证”等社会怪像,不禁让人感叹“好人难做”。现如今在会昌县,老百姓理直气壮做好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风气的转变也绝非一日之功,这是会昌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秉承“德不厌小,点滴滋润;善不拒微,聚沙成塔”理念,久久为功、持续深耕好人文化的结果。

  这缘自于客家民风的浸润

  会昌,自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建县,是千年古县,客家民系重要聚居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客家人历来有着浓厚的耕读传家风气,在家风传承中注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各姓氏均以血缘伦理为基础,以传统家训为载体,注重培养和形成本家族的优良家风。

  明嘉靖年间,会昌县乡绅胡庄溪制定了《庄埠胡氏家训十二条》,作为胡氏子孙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并传承至今。同时也注重以乡规民约培育淳朴民风,会昌县古代先贤胡夷简仿照王阳明推行的《南赣乡约》,制订并在全县推行的《湘江小约》,是乡规民约的典范。除了家规家训和乡规民约,还把崇德尚善、孝悌仁爱、诚信为本、孝老爱亲等品格追求镌刻在牌匾和楹联上,以此来鞭策子孙后代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会昌县“赣南客家匾额习俗”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县文化馆“百匾堂”收藏的匾额中,“德润桂芳”比喻以良好的品德传承给儿孙,“北堂娱彩”比喻受匾人的儿孙孝敬老人。

  千百年来,会昌县涌现了许多义薄云天的先贤义士。道光年间慈善家欧阳斯济耗费黄金万余两,用了四年时间,修缮县城步云桥,将木质桥墩桥拱改用大麻条石垒砌,至今仍让后辈子孙受益。赖贞于嘉靖四年与兄长赖元捐款建造湘江书院,为振兴一方文教贡献巨大。道光年间,欧阳致和在大灾之年开仓赈济饥民,广施棺木,掩埋尸体,此类义举善行数不胜数。客家纯朴民风的浸润,让诚信为本、乐善好施、孝老爱亲等优良传统在会昌发扬光大。

会昌县党员干部帮助群众清理水渠,助力农业生产。刘兆春 摄

  这缘自于红色基因的传承

  “革命元勋荟萃,两代伟人奠基”是会昌光辉历史的真实写照,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为好人培育注入了红色基因。翻开近现代史,会昌是革命老区县、苏区全红县,这里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伟大革命实践的光辉足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区时期,邓小平同志率先在会昌县筠门岭镇倡导开展“共产主义礼拜六”活动,中心县委机关干部每逢礼拜六帮助红军家属干农活,展现了革命先辈“乐于助人”的风采。发生在会昌的“两个铜板的故事”(两名红军战士饥渴难耐,挖了群众6个萝卜吃,留下“农民弟兄,已吃萝卜6个,现留铜板两块,请谅解”纸条),彰显了革命先辈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信守承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折射出红军战士“诚实守信”的高贵品格。在中央苏区南大门筠门岭保卫战中,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视死如归英勇跳崖的盘山三十二壮士,唱响了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理想“敬业奉献”的壮举。

  近年来,会昌县充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推动改革发展相结合,树立用心爱会昌、用情待百姓、用力抓发展的理念,在全县党员干部中积极倡导开展新时代“共产主义星期六”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其“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引领带动干部群众争当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敬业奉献的好人模范。

  此外,会昌县采取建强“两个团队”、夯实“两项机制”、聚焦“三个效果”工作模式,推动“赣南红”老兵宣讲团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赣南红”老兵宣讲团成员吴昌林等退伍老兵们,为中小学生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资源成为“活教材”,助力赣南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传承。

“党的声音进万家”会昌好人宣讲走进学校。罗荣青 摄

  这缘自于好人榜样的示范

  为持续唱响“好人文化”品牌,近距离、深层次感受好人风采,会昌县依托诸多好人典型,常态化组织开展全国道德模范宣讲报告会、“好人故事会”“好人宣讲团”等基层宣讲活动,“把我的故事讲的你听”,让“个体事例”发挥出“乘数效应”,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正能量。在会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曾宪红、见义勇为“中国好人”许益等身边好人不定期开展故事宣讲,引领学习好人、争做好事的文明新风。

  为进一步发挥好人榜样的示范作用,会昌县“线上”“线下”同频发声,加大好人先进的宣传力度,让好人的示范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线下”采取建设好人主题广场、好人主题公园,在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医院、实践中心(所、站)等公共场所广泛设置“身边好人榜”,把荣获国家、省、市、县的先进典型“立起来”;“线上”采取在县直各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在会昌“独好通”文明实践场景运用建立“好人馆”,依托1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好人馆”资料库,全县15.7万户家庭共47万余人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好人、向好人学习。

  宣传氛围的不断营造,让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好人典型“入脑”又“入心”,好人榜样的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挥。

文明积分换礼品。刘兆春摄

  这缘自于全县上下的坚守

  用力培育文明沃土。坚持把抓实好人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干部群众行为习惯的养成,培育文明新风沃土。首创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数评分管理办法,全县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把好人好事作为正面激励加分项,以文明行动“积德换积分”。家庭所得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礼品,并评选出“文明信用户”,获此荣誉称号者可享受银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等相关政策。

  用心识别推选好人。自2015年起,会昌县成立县、乡、村三级“身边好人”评审委员会(道德评议委员会),在各领域、各行业更广泛开展好人大寻访活动,建立自下而上、分级实施、每月推选、每季发布“身边好人”工作机制,形成“层层找、级级推”工作格局,持续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和好人典型。

  用情礼遇善待好人。出台《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好人礼遇帮扶机制,给予先进典型在医疗保障、就业就学、景区开放、免费乘车等方面的优遇政策;县、乡、村三级干部常态化深入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家中进行走访慰问,针对性进行关爱帮扶、精神表扬,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里。通过组织开展好人评选表彰、好人发布、邀请好人参加县内重大会议活动等礼遇帮扶,让好人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生活上享关照,在全社会树立德者受尊、德者有得的鲜明导向,真正让老百姓“理直气壮做好人”。(供稿:会昌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