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 构建理论宣讲新格局-中国文明网
上海: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 构建理论宣讲新格局
发表时间:2023-12-05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前夕,上海第二期“沪上志愿坊”主题沙龙举办。以“创新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行动”为主题,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对于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这个实际工作,就是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各方携手合作,构建“大师资”“大平台”“大课堂”“内容多”“形式多”“实惠多”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格局,让观众变心动为行动。

  “沪上志愿坊”主题沙龙。上海市文明办供图

  现场,“沪上志愿坊”上海市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观察点揭牌,“沪上志愿坊”上海市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观察员代表获颁证书。

    谁来讲?哪里讲?

    人人都是“接线员”,处处皆是“宣讲地”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全覆盖建设以来,上海注重发挥红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联盟、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等枢纽作用,组建由讲师团、道德模范、党的二十大代表、最美志愿者、文化名人、基层骨干等组成的1700多支各类基层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入驻8500多个各级各类文明实践阵地,推动理论宣讲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通过党员干部讲政策形势、专家学者讲学理道理、百姓名嘴讲身边人身边事、劳模工匠送服务传经验、文艺骨干说唱新生活表演新风尚等“宣讲+服务”等面对面、互动化、分众化模式,掀起“传播理论我践行”文明实践热潮,打响“新思汇”“闵理讲堂”“松江三人行”“大道凌云通俗理论脱口秀”“文艺轻骑兵”等800多个覆盖面广、靶向性强、鲜活度高的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累计已开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志愿服务活动11.24万余场。

  “理论宣讲志愿者要当好‘接线员’。”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王建新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新思想是“天线”,是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基层的实践与成就都是经过层层贯彻、面面落实新思想的结果。“所以,不应照本宣科讲党的创新理论,也不应孤立地讲基层实践成就,而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将这两者的‘连接线’为群众画出来、讲清楚。”

  “无数次重温我们党创建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每个党员都是宣传员,这是我们党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新征程上,应该发扬优良传统,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义务宣讲员’,他们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服务意识应该更高,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是牢记初心、践行使命的要求,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要求。”王建新说。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鹏表示,“全市理论宣讲队伍中,青年是其中的一支轻骑兵、生力军,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他认为,从志愿服务的广泛性要求角度来看,青年宣讲的潜力更大。在上海,除了各类青年讲师团,还专门成立了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联盟——这是2021年市文明办协同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共同成立的,由沪上47所高校的65支大学生理论宣讲团队组成,其中超过60%的宣讲团队是近五年新成立的队伍,总体人员达到近5000人。

  上海市闵行区“‘闵理’我来说”全民宣讲大赛。上海市文明办供图

    讲什么?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的优质内容“上云”

  现场,不少专家都认为,如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是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最大的社会平台,是志愿者的“大讲台”、群众性的“大学堂”,也是党员干部身边的“精神加油站”。“课堂”就在身边,也意味着内容上的亲民,“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言之有味”。

  宁波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探索发挥专业优势,打磨形成“宣讲+服务”“宣讲+科普”等更加契合基层阵地理论宣讲对象需要的课程。并把理论宣讲的优质内容不断向网络空间拓展,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等交互平台,广泛搭建“云课堂”,开展“云宣讲”,实施“云传播”,提升理论宣讲的时尚度和吸引力。

  “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专业志愿服务中。”市志愿者协会理事、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祖平明显感受到,近年来,理论宣讲经历了从大叙事到小故事的转变,“现在我们常说的是,多讲新时代取得的巨大成就,把大道理变成小项目,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生动话语向老百姓讲明白党的创新理论。”

  “理论宣讲,看似宏大,内容其实与市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关键小事”息息相关。‘小切口’反映时代发展的‘大主题’,才能在春风化雨中传递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身为基层观察员代表,徐汇区天平路街道康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叶丽莎深有体会。

  活动上,“沪上志愿坊”上海市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观察员代表获颁证书。上海市文明办供图

    如何讲?

    讲与学齐头并进,双向奔赴

  截至2023年3月,招募2000余名志愿者,服务时长超2.5万小时。这是中共四大纪念馆开馆以来的志愿服务成果。志愿者中,最小的7岁,年长的已过九旬。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共四大纪念馆“力量之源”志愿服务总队。中共四大纪念馆宣教专员孙露依介绍,志愿者的加入让伟大建党精神滋养更多人。纪念馆陆续举办“三人谈”对话、音乐党课、电影党课、经典诵读、红色故事展演等活动,并结合当下主题,编排沉浸式情景剧。大家在故事中听、案例中想、人物中见、数字中读、典型中学,还同步上线,让广大群众“共上一堂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精神文明科科长王雁也提出:“用好菜单式宣讲,提升宣讲针对性,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一方面,聚焦以讲促学,持续做好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注重协同育人,强化资源整合。分层分类打造以 “团干部充电站”、“青年会客厅”为主体的政治引领内容供给,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做到学生实践起来、校园文化活跃起来、师生互动密切起来、心理健康贴近起来、就业指导走实起来;另一方面,聚焦以学促讲,“菜单式”宣讲增强服务力。创新宣讲形式,针对宣讲群体需求,实现“宣讲者”与“受听者”双向选择,精心提供“菜单式”宣讲。譬如,市文明办在向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市级部门广泛征集优秀思政课的基础上,建立了首批60个优秀思政课资源库,于3月3日举办了首场巡讲巡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上海“文明实践心聚场”巡讲巡演活动。上海市文明办供图

  为更好地服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上海市文明办结合学习书目中总书记名言金句,配套遴选阐释力、感染力强的优秀思政课,精心策划开展了“文明实践心聚场”优秀思政课巡讲巡演活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演艺形式,打造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传播路径的一个崭新平台。

  “结合重要节点推出这一沙龙,能够统筹优质资源赋能基层治理,并呼应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要求。”市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自“沪上志愿坊”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驻点行动开展以来,上海市各区、各相关单位已设置有24个上海市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观察点,组织120余名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观察员建言献策,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质增效聚智助力。下一步,这些理论创新成果,都将加以转化运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采访报道组:王小伟)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