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创新“邻里互助簿” 不收礼金见真情-中国文明网
贵州省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创新“邻里互助簿” 不收礼金见真情
发表时间:2023-12-19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收请柬变成“交罚单”,人情往来不胜其烦,酒席办理现场没有了真情实意,而是演变成或敛财、或炫耀的方式,助长了奢靡之风。为有效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创新探索“邻里互助簿”模式,持续深化村民情谊,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吹响了乡村振兴协奏曲。

 “礼单簿”变“互助簿”

  前不久,在龙广村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一村民家办丧事时,街坊邻居不送礼金,只出物资和劳动力。当事人黄启军拿出一本“邻里互助簿”,“这里面是全村人的情谊,我会记在心里一辈子。”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说起当时的情形,黄启军依然历历在目。

  黄启军从小在龙广村长大,后来到开阳县城上班,就把父母接过去住,很少回村里。2023年4月初,父亲去世,黄启军按照老人遗愿回老家办理丧事,于是便先来到村委会报备。村委会工作人员告诉黄启军,近年来,贵阳市深入推进农村“五治”(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工作,龙广村逐步摒除陈规陋习,村里已形成喜事一天办结、丧事最多三天的新风尚。

  “我觉得这样很好,以前丧事办酒最少五天,有的要办七八天,都是面子思想在作祟。”黄启军既想让老人家落叶归根,又不想大操大办,经过和家里人、村委会干部共同商议,果断做出一个决定:这次办丧事不收礼金,村里出物、出力即可。于是,龙广村加急印制了简易的“邻里互助簿”替代以前的“礼金簿子”,用以记录乡里乡亲的真情实意。

龙广村长官司组村民刘太洪展示“邻里互助簿”。王洪模 摄

  很快,在村干部的张罗下,百来名乡亲就过来帮忙,大家有的买菜送菜、有的洗碗做饭、有的抬棺发丧,节俭又不失礼数,邻里间的关系又增进不少。

  这件事之后,龙广村对“邻里互助簿”进行了优化,加入了移风易俗倡议书、村民承诺书以及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名单与各自联系方式,封面也根据红事白事的类别进行了区分。现在,村民需要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到村委会报备时就会免费领取一本,这样的本子不仅是邻里乡亲互帮互助的见证,也成为了乡风文明的新风尚。

  “收礼员”变“统计员”

  翻开黄启军家的那本“邻里互助簿”,字里行间都是村民深厚的情谊——

  冉顺送来桌子9张、椅子100把,帮忙摆放桌子、搭遮阳棚;

  冉平送来碗筷、炒菜器具一套,帮忙炒菜、安排后厨;

  冉学斌送来胡萝卜20斤、辣椒10斤,帮忙接电、安装院坝灯;

  ……

  村民冯开国是这次丧礼上的记账员,他说:“记这样的礼单还是第一次,一笔现金都没有,大家都不再拿礼金来攀比,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送,每一笔记录都饱含着乡亲们的情谊。”以前,他作为“收礼员”,笔下的账本记的都是现金数额,现在,他成了“统计员”,把寨邻之间的互帮互助原原本本记录在“邻里互助簿”上,一笔一划都饱含着乡亲们的情谊。

  村民陈世金是这次的“酒席总管”,他说:“龙广村是布依族聚居地,以前就有办酒前一天乡里乡亲送菜送肉的风俗,这次黄启军家办酒,大家送点力所能及的物资,盐茶米豆打平伙,礼轻情意重。”

龙广村“邻里互助簿”记录内容。 赵赟 摄

  “以前上门办厨都是我们一个小团队在卖力干,和主人家只是一个出钱一个出力的关系。”村民刘兴田是这次酒席上的厨师之一,他的感触也很深:“这次就不同了,我是来吃酒的,也是来帮忙的,送点猪肉和炒菜的手艺,大家热热闹闹一起干,气氛融洽很多。”

  让互相攀比的“人情”回归到邻里互助的“真情”,这样的丧事简办新办,少了“金钱味”、多了“人情味”。龙广村党总支书记表示:“通过这次的事情,我们村‘两委’也更加认识到现在的新农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父老乡亲就是要邻里和睦、互帮互助,今后我们也会大力倡导红白喜事都这样办。”

  “攀比风”变“互助风”

  “在外面这些年也参加过不少酒席,也看到很多礼到人不到的情况,都形成了为送礼而送礼的习惯,亲朋好友的那种感情都快淡化了。”黄启军说:“我们龙广村的这种新风俗就该多推广,光是这里实行还不够,以后四邻八乡的都不攀比,才能真正把邻里感情建立起来。”

  “以前办酒,就一个寨子里的‘过街礼’,最低都是一百元,稍微熟悉点的要送两三百甚至更多。很多时候,办酒的遭不住,吃酒的也遭不住。”村民陈永东感触也很深:“还是现在好,大家送点菜送点米,和和气气的。”

  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陈规陋习由来已久,龙广村党总支书记分析其中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通过众筹解决婚丧事宜中的经费,二是可快速积攒资金、圆不劳而获的“致富梦”。为摒弃这一陋习,激励广大村民创业致富的热情,龙广村在红白理事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由村民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种植大户、厨师、村医等组成,凡遇村民婚丧嫁娶,这支队伍就出面帮助村民,引导大家节俭办酒,为群众提供全过程闭环服务。

龙广村开展“治风”宣传。梁超 摄

  红白事简办的文明新风一传十、十传百,得到很多村民的认可。大家认为,“邻里互助簿”虽小,情谊为大,之前人情攀比陋习的“老黄历”该翻篇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不仅保留了红白喜事摆酒的传统,又弘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现如今,“不收礼、不攀比、互帮互助才是理”犹如一股新风吹进村民心中,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村民,在黔中大地成为生动的文明实践。(供稿:贵州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