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马背宣讲进毡房” 马蹄声声传党音-中国文明网

新疆伊犁:“马背宣讲进毡房” 马蹄声声传党音

发表时间:2023-12-27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在新疆伊犁州伊宁市英也尔镇活跃着一支马背骑队,他们是由党员、干部和群众宣讲员组成的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每逢宣讲日,队员们都会穿上红马甲、骑着马、扬起鞭,走进牧区,穿梭于各草场牧民点,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传递进毡房,也传递到草原深处牧民的心坎上。

红色马甲像一朵朵绽放的红花,成为草原牧场上一道亮丽风景线,深受各族牧民群众的喜爱,这就是“马背宣讲进毡房”志愿服务项目。

一面旗、一匹马

“马背宣讲队”成立啦

界梁子牧业村的居民以哈萨克族居多,他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随季节流动,逐水草而居,一年转场多次,居无定所。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村党支部为了将党的声音传递到牧区的每一座毡房,针对牧民群众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集中学习难等实际情况,从“访惠聚”工作队队员、青年志愿者、医疗骨干和牧民党员中精选出政治觉悟高、双语表达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30多名党员、干部,组建“马背宣讲队”,培育“马背宣讲进毡房”志愿服务项目。

他们以马为伴走遍山谷草原、深入牧圈帐篷,用包谷馕式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拉家常的方式,坚持“方便、从简、不扰民”的原则,为宣讲队员配备“一面旗、一匹马、一个包、一本宣讲资料”,向牧区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惠民工程。

 “马背宣讲队”成员不畏严寒骑马进山。资料图 卡德尔汗·阿吾力拜 摄  

“马背宣讲进毡房”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牧民转场到哪里,党组织覆盖、服务力量延伸、惠民政策落实、法制教育普及就跟进到哪里的目标,确保打通服务牧民“最后一公里”,到达了“遥远的一座座毡房”。

家乡话、冬不拉

宣讲活动富有成效

“马背宣讲进毡房”志愿服务项目用“拉家常”的方式聊政策、话发展,用“实”的内容、“活”的方式、“鲜”的语言,面对面、零距离推动党的理论政策、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们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小故事诠释大道理,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把“大课堂”变成“田地间”,他们将党的“好声音”及时送到了牧民的身边,也将牧民们的心声和困难诉求带回村委会,架起了牧民和党组织的连心桥。

在牧民家中,悠扬的冬不拉声响起,“马背宣讲队”宣讲队队员用“宣讲+冬不拉”弹唱的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改善民生的措施等编成唱词,面对面唱给牧区的村民,以弹唱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心贴心地为群众带来了“接地气”的特色宣讲,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让“幸福之花”绽放在群众心中。

“马背宣讲队”先后多次组织文艺能人,深入牧区,通过“宣讲+文艺”的形式,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的同时,也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广大的人民群众,“文艺之花”盛开牧场。

播音员、服务员

“马背宣讲队”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马背宣讲”志愿服务队跋山涉水,冒着严寒,深入牧区毡房的牧民家中,做到畜群流动放牧到哪里,理论宣讲就跟进到哪里。牧民毡房搬到哪里,宣讲的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队员们自觉当好党的理论政策的“播音员”,同时也把宣讲向“服务式”转变,成了帮困解难的“服务员”。他们主动了解牧民的生产生活,为他们讲解最新惠民政策,科普野生动物保护、草蓄平衡、防范电信诈骗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工作队畜牧专业优势为牧民的牲畜看病,帮他们解决养殖难题。

“马背宣讲进毡房”志愿服务项目针对群众虫草采挖点和远牧场,常用药物紧缺和高血压疾病偏多等现象,积极对接村党支部、镇卫生院成立巡回医疗服务队2个,开展巡回医疗服务80多场次,提供免费义诊2000余人次,主动送药上门,贴心暖心服务让农牧民安心放心。

2023年,为了进一步加强英也尔镇冬草场管理工作,英也尔镇党委研究决定投资35万实行16公里草场围栏项目,“马背宣讲”志愿服务队、党员同群众一起,对草场围栏进行维修,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避免邻里村牛羊践踏,切实解决农牧民的民生问题。

四季更替,不变的是坚守,这支队伍一直用红色志愿精神和暖心行动,将党的“好声音”及时送到了牧民的身边,也将牧民们的心声和困难诉求带回村委会,架起了牧民和党组织的连心桥。

“马背宣讲进毡房”志愿服务项目自成立以来,跟随牧民的脚步在春夏秋冬草场之间迁徙,成为宣传政策、服务群众、入户走访、组织联络、反映民情的一支‘轻骑兵’,获得了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牧民沙恩迪克·博拉提说:“‘马背宣讲队’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带到我们身边,使我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惠民政策、党的历史越来越了解,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记者:王晓宁、吴兰、古力娜·哈纳特 姚杰)

【责任编辑: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