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田柳镇田柳村,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幅幅匠心描绘的乡村文化墙,潜移默化中浸润着村民的心田;破除陈规陋习,喜事新办、厚养礼葬已然成为每一位村民的自觉行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里3支志愿服务队周周有活动;家家户户尊老爱老,比孝顺比和谐……整个村子的村风民风向善向好。
近年来,田柳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典范为抓手,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作用,加大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的治理力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村民从乡风文明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不仅让村民相约幸福新生活,也“约”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志愿者给老人发放慰问品。
攀比陋习不见了,“面子风”渐变“文明风”
“曾经,一场丧事下来,至少花费一两万元,雇鼓乐手、大办宴席,哪怕家庭困难,咬紧牙也得求个‘体面’。如今,厚养礼葬成为乡村新观念,简办红白事、生态安葬渐渐深入民心。”在村民田云和看来,近年来村里软环境最大的变化就是陋习不见了,而这一切得益于村文明实践站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持续推进。
比房子,谁家房子修建得更气派;比彩礼,谁家姑娘出嫁收的彩礼更多;比排面,谁家婚丧嫁娶更大气……一系列不良风气、陈规陋习与文明新风格格不入,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田柳村立足本村实际,成立红白理事会,全村分成17个小组,由家族长任小组长,重点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担任成员,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将红白事办理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办事标准、规模和处罚措施,做到村里红白事有人管,操办红白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让群众在参与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了标准后,变化悄然而至:新人结婚,旅行结婚、网上婚礼等成为新宠;老人去世,不祭拜不办酒席,当天忙完;红白事统一标准操办,村民自觉遵守……
“统一标准,大家没了攀比,人情味儿更浓了。”田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田云江表示,通过整治多年的陈规陋习,压在群众心头多年的人情包袱终于卸下,村民用省下的钱投入生产,用省下的时间健身学习,邻里不和的现象消失了,村里的风气变得积极向上,文明新风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
与此同时,田柳村作为寿光市第一批公墓改造提升试点村,积极落实上级政策,昔日“乱坟岗”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绿色公墓,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节省了土地和丧葬费用,“文明祭祀”“厚养礼葬”的观念蔚然成风。
人人比孝顺家家比和谐,孝亲敬老成风尚
在田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显眼位置,贴着两张大红纸,上面详细记录了村里188位75岁以上老人的生日。“这可是我们村的‘宝贝’,我每天都来看看,有老人过生日就提前订上蛋糕,村干部、志愿者给送到家里。”文明实践专管员田召华介绍。
在田柳村,类似孝亲敬老活动远不止这一项:每年中秋、春节,村里为75岁以上老人准备大米、鸡蛋、食用油等礼品;每年五一、重阳节,孝老饺子宴如期举行,村里老人吃饺子、看演出,孝老敬老之风劲吹……
志愿者给老人包水饺。
“感谢如今的好政策,镇上、村里不时来探望,还给我修了房子,日子越过越舒坦。”84岁的田洪文说起村里对老年人的照顾连连称赞。
为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田柳村精心打造了文化墙,组织手绘孝德漫画,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孝养老人典型。“在村里树典型,靠文明家庭带动的宣传效果最明显,现在村里谁孝敬老人,谁就能得到大伙儿尊重,有这样的好风气,想不孝顺都难呢。”田云江说。
乡风民风持续向好,文明新风代代传
每天上午,田柳村一个小院里都会传出阵阵鼓乐声。推门进入,老人们有的表演文艺节目,有的边做手工边闲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谢田老师提供的好去处,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细问之下得知,老人们所说的“田老师”是村民田忠,2022年6月,他牵头打造了文明实践家庭站,让老年人足不出村就可以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老人们在文明实践家庭站排练节目。
对孝亲敬老,田忠有自己的理解与行动。田忠的母亲93岁了,常年卧病在床,兄弟6个轮流伺候。照顾老母亲的同时,田忠不忘邻家的叔叔婶婶,“老人们一辈子不容易,咱做小辈儿的,理应力所能及为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尽一份力。”田忠说。
在田柳村,像田忠这样的孝老典型不是个例。每年的饺子宴,村里在外的年轻人主动放下手头活赶到村里当志愿者;村里成立孝老基金,村民争相捐款;村里的孤寡老人,村民自觉承担起照顾之责……
民风顺了,一切都顺了。
在田柳村新村民楼前,老人们正坐在背风朝阳的座椅上晒太阳,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村里空气好,在这儿住,养人!”“村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只要喇叭一吆喝,个个抢着去。”“俺村很民主,村干部遇事都商量,干群一条心,村庄发展无限量。”
文明引路,步履铿锵。如今的田柳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盖起了栋栋高标准住宅楼,新建了现代化蔬菜园区,每户每年可享受大米、食用油等福利,更有医疗保险优惠、大灾大病救助等保障,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供稿:山东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