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国文明网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发表时间:2024-03-11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文明网推出“两会话文明”专题报道,报道代表委员有关履职建言,陆续推送“文明主张”系列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如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和文化遗产传承等问题,代表委员们进行了热议。

  传统非遗产品要与现代审美相融合

  杨昌芹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有生命力,关键就是让产品活起来,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还需不断创新,找到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点,让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进而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非遗产品更要尽可能融入现代生活的审美之中,并不断的产品化、商品化,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就能让更多人群了解、喜爱、使用。同时应当注重申请注册商标、知识产权等,用现代商品管理理念管理非遗产品。

  在文化自信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宋兆普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氏中医外科传承人

  我们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应当加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培养,有助于增进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对佑护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几千年的中医药的认同感,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创造条件。

  非遗项目要“活”起来、“年轻”起来

  蓝淋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壮绣传承人、高级刺绣技师

  非遗传承就是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让非遗项目“活”起来、“年轻”起来,才是对它最好的传承。希望全国各个城市的闹市区和“网红”打卡点都能建立起非遗展示馆,通过扫二维码等便捷的方式,就可以了解到非遗项目的名称、简介,看到图片、视频和获得相关产品的销售链接。有了展示馆,就可以把非遗产品做集中展示,增加销售渠道,提高非遗产品从业人员收入,从而促进非遗经济的全面发展。

  让非遗产业与文旅产业相辅相成

  成新湘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如何让古老的非遗焕发新时代光彩,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是非遗传承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应将非遗元素与大众消费需求、审美取向以及当下的工业设计、时尚创意等有机结合,充分激活非遗的生命力。当下全国各地都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融入了很多传统文化和非遗元素,这就进一步激发了非遗文创产品的消费需求,进而促进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开发定制化文创产品,让地域文化借助非遗文创产品融入人们的生活,同时带动本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

  探索全龄友好型的博物馆新模式

 宋燕 全国人大代表

  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

  随着“文旅热”“博物馆热”而来的还有种种新现象新问题,例如随着城市数字化的发展,包括文旅行业在内的许多服务行业实现了线上支付,这对老年人、外国人等人群来说可能不太方便。因此建议建立一个无差别、更包容的国际旅游支付服务体系。此外,由于接待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以及大量“亲子游”“研学游”开展,目前博物馆的展陈设置、灯光明暗度、展柜高低,以及解说词的内容不完全符合小朋友的需求。因此也应当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身上得到更好传承。

 实现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李六三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只有协同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领域应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文化遗产活化的内容与形式,丰富“旅游+”融合新业态。充分依托图书、新媒体、研学等公众喜闻乐见的传播与宣传渠道,讲述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故事,丰富旅游业产品内涵,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记者 荣毅)

【责任编辑: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