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漆桥古村的游客量比往日多了不少。和一些过于商业化的古镇景区相比,这里少了几分熙攘喧闹,多了几分静谧从容。人们在漆桥古村中漫步,感受时光积淀的烟火气息,重拾暌违已久的乡味乡愁。
漆桥古村。赵亚玲 摄
漆桥古村素有“金陵第一古村落”的美称,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站在古村入口的“南陵关”门楼下,高淳区漆桥街道工作人员孔越辉的讲述将游客带回到西汉末年的新莽时期。“漆桥古称‘南陵’。王莽篡汉后,丞相平当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家人迁居于此,由此形成村落。”孔越辉介绍,为方便家人往来,平当在村子旁边的小河上建了一座木桥,并在桥体上涂抹红漆,以防日久腐烂。人们遂将这座桥称为“漆桥”,将小村命名为“漆桥村”。“漆桥”之名从那时开始流传了两千多年。
漆桥古村街道。赵亚玲 摄
青石路面一线天,小巷深处有人家。漆桥古村东南西三面环水,外围长1000余米。主街仅有五百米长,两侧密布始建于明清的店铺和民居。20多条支巷向两侧延伸,形成“鱼骨状”或“蜈蚣形”的街巷格局。
漆桥古村。赵亚玲 摄
“漆桥坐落于皖南通往苏南的宁国古道上,客商往来,人烟辐辏,造就了千年岁月中漆桥的繁荣。”在孔越辉的指点下,记者低头看到,青石板上有深深的车辙,这是昔日往来不绝的车马留下的时光印记。抬头仰望,两侧店铺屋檐外挑,间宽不足1米,密密匝匝好似“一线天”。古宅墙上保留了对称气流的通风窗,与彼此紧贴的屋檐合称为“眉高眼低”。青砖黛瓦的古建筑上,门窗、屋檐等处布满了戏文、动物、花草等吉祥雕刻纹饰,历经岁月洗礼依然保存完好。
古漆桥。赵亚玲 摄
漆桥老街办公室主任孔祥华介绍,漆桥古村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也入选了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古村范围内,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的古建筑有三十多处,包括民居、古桥、古井等,最早的建筑可追溯至明代初年,“不仅在高淳,就是在整个南京,漆桥都是罕见的原生态古村落。”
夏记铁匠铺。赵亚玲 摄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从老街中段的“夏记铁匠铺”传出,尽管年事已高,85岁的老铁匠夏友庆偶尔还会试一试身手。打铁的手艺在夏家已传了三代,夏友庆16岁时接过店铺,在老街上打铁做活计整整70年。铁匠铺的门口,摆放着锄头、铁镐、铁铲、火钳等夏友庆亲手打制的铁器,吸引游客购买。“买一把小铁锹,在阳台上种花时用得着。”来自南京市区的郑女士说,这样的铁匠铺,她几十年没有看到了。
孔氏竹篾店。赵亚玲 摄
在漆桥古村,类似于夏记铁匠铺这样的老店铺、老行当、老手艺还有很多,它们并没有因为古村落的改造而消失。孔氏竹篾店里的竹篾箩筐,永昌商行里有着百年历史的雕花木柜台,坐在自家门前唠着家常、不时和游客打着招呼的村民们,以及遍布在街头巷尾的古井栏、石碑、石磨盘、石臼……展现着古村落原生态传承的鲜活面貌,勾勒出原住民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图景,也让很多来到这里的人们捡拾起早已漫漶的记忆,勾起心中沉潜的悠悠乡愁。
永昌商行。赵亚玲 摄
孔祥华告诉记者,漆桥老街经历风雨洗礼,也曾一度圮坏破败。2012年,高淳启动了对漆桥老街的保护与开发,严格执行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修缮。截至2022年底,漆桥古村已进行四轮修缮,临街商铺建筑有95%得到整修。“我们力图还原过去的生活场景,保持老街的古朴风貌。考虑到还有300多户、1000多名村民依然生活在古村中,我们改善了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让村民也能在活态古村落中享受现代生活。”孔祥华说。
漆桥古村街道。赵亚玲 摄
“江南孔氏堂”是游客来到漆桥老街必访的景点。走进堂内,记者看到,孔子塑像拱手而立,令人肃然起敬,两侧墙上介绍着孔子泰山问政、杏坛礼乐、职司乘田、韦编三绝等经典故事,铭刻着孔氏家族的家风家训。
“高淳是我国除山东曲阜外最大的孔子后裔聚居地之一,孔氏族人有三万多人。在漆桥,一大半居民皆为孔子后裔。”孔越辉介绍,南宋德祐年间,孔子第五十四世孙孔文昱从浙江平阳迁移到漆桥定居。此后700多年间,孔家人在漆桥瓜瓞连绵,繁衍生息,已有三十余世。漆桥桥头的宋代保平井的井栏上,一段铭文“大宋南迁阙里孔氏广源”记录了这段历史。
漆桥和保平井。赵亚玲 摄
在漆桥老街保护和焕新的过程中,当地重视传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孔氏家族的家风家训。“每年孔家祠堂里都会举办成人礼,孩子们诵读儒家经典,将家族‘敦孝悌、慎继嗣、择分长、崇文教’的祖训铭记于心。”孔祥华说,孔氏家族“崇儒重道,重义轻利”的家风,不仅影响着孔家后裔,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漆桥人,形成了淳朴重义的民风。
漆桥古街上的车辙印。赵亚玲 摄
在漆桥古村,微小的建筑细节生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在巷道交叉处,为了不对他人行走造成妨碍,房屋主人将墙角棱角抹平,方便转弯;巷子里居民门户交错而对,不与邻里“大眼对小眼”……在这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儒韵古村,人们邂逅了久违的旧日时光,也体味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温情与关怀。(记者: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