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交流互鉴绘就网络文明盛景——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侧记-中国文明网

以国际交流互鉴绘就网络文明盛景——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侧记

发表时间:2024-09-03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8月29日上午,以“推动交流互鉴 构建共同愿景”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论坛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精神文明网、南方电网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网信》杂志、中国青年网、光明网协办。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现场。罗园

  本次论坛旨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传承与创新、交流与互鉴、共兴与繁荣”主题畅所欲言,共绘网络文明国际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共生的美好图景。

  守正创新 中华文明在传承中焕彩出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宣部部务会成员、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在致辞中表示,“历史上,丝绸之路联通各国拥抱世界,生产生活、文化文明、风俗习俗、互学互鉴,互促互进,推动各类文明共同进步。”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勇于探索创新路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融合,实现活态传承与保护。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献给时代的一份厚礼,也是传给后世的文化宝库。”在论坛上,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介绍,中国国家版本馆肩负着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职责使命,要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建设国家版本数字资源总库,建立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体系,搭建系列公益性服务平台,全方位推进以国家版本数据中心为载体的国家文化数字化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服务中国网络文明建设。

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发言。刘旭飞 摄

  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生命之源。“如果仅仅展出考古发掘品或者一些图片,不足以让大家感受到云冈石窟的体量和震撼。借助于3D打印技术,我们等比例复制了云冈石窟的第12窟,丰富了云冈石窟艺术‘行走’世界的手段。” 在论坛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介绍,云冈研究院与时俱进,在2001年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之后,就开始了数字化保护的探索。2020年,建成了“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一期,这是全国文物系统首个先进计算中心,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3D打印、XR、H5等新兴技术与高精度云冈石窟数据相结合的新场景,为世界大众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

  创新传播手段助力中华文明走出国门,构筑起国内外文明交流、互学互鉴的桥梁。南方电网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启宏认为,中央企业是国家国际传播工作大局的一支特殊重要力量。近年来,南方电网开通并高质量运营海外各类社交媒体账号,一系列展示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社会责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在海外持续发布,为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作出央企贡献。

  科技赋能 构筑文明交流互鉴桥梁

  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重要载体,为人类文明交流交往打开了新空间。“文明交流互鉴的广阔舞台上,媒体既是学习者,也是传播者。”论坛当天,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王红芯以金熊猫奖评选活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案例作了具体分享,首届金熊猫奖共征集到国内外优秀作品7024部,覆盖五大洲104个国家和地区。在首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上,各国上千名文艺界青年通过网络签署倡议,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青春力量。“突破网络与现实的边界,越过时间与空间的隔阂,无论是金熊猫奖,还是未来的我们,都将成为不同文明对话的使者。”王红芯表示。

央视网国际传播事业群总经理衣炜发言。罗园 摄

  “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总粉丝量超1亿。其中,熊猫频道全球粉丝超5800万。”作为对外传播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熊猫文化已经成为推动中外文化互鉴交流、促进国际网友民心相通的纽带。央视网国际传播事业群总经理衣炜介绍,央视网以海外社交平台为主平台,以熊猫频道为原创品牌IP,在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中积极探索,以技术激发创新内驱力,放大国际传播声量。 “2023年我们平台上非遗相关产品的消费达到2.49亿人次,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非遗商品消费主力。”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然介绍,在非遗文创热销的店铺中,大约有十分之一的非遗产品销往海外,非遗消费连接起了国内外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多元共生 推动网络文明美美与共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宣部部务会成员、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在致辞中表示,“当今时代互联网深度连接世界,对文明交流互鉴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文明在不断的传承与交流、持续的关联与互动中发展进步,形成了多姿多彩、多元共生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B站鼓励UP主出海传播,吸引中外UP主同频共振,用相互不同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引发年轻人心中的强烈共鸣,促进文化交流的‘双向奔赴’。” 哔哩哔哩公司副总裁赵军辉在论坛上介绍了B站如何引导年轻人更加自发、生动、全面讲好中国故事的案例。非遗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人、UP主“雁鸿Aimee”,用易拉罐制作精美的中国铠甲、苗族头饰、京剧凤冠,登上了米兰时装周,引发全球关注;英国籍UP主肖恩Shaun-Gibson,与多个音乐区UP主共创歌曲《这就是上海》,生动展现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青春“范儿”……这些都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破圈”传播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持续贡献了平台力量。

华侨大学留学生Panovkina Vitalina(丽娜)发言。罗园 摄

  “在俄罗斯,社交网站上有很多中国网络小说的翻译小组;网络文学翻译平台上,数量最多和最受欢迎的也都是中国网络小说。”来自俄罗斯的华侨大学留学生Panovkina Vitalina(丽娜)从外国青年群体的视角,介绍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通过网络这一无国界的桥梁,深入阅读中国的文学作品。她认为,文化似一条多彩的纽带,让民心相通,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对于网络文明的交流互鉴,小红书尝试在共情、共答、共创、共赢中交出答卷。”小红书执行总编辑张沅介绍,小红书鼓励用户以自己的生活为蓝本,用充沛的感受和生动的语言,去讲述他们看到的、触摸到的、最真实也最丰富的中国故事。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网络时代开启新的篇章。我们,是新时代的网民,我们,是文明大家庭的一分子……”论坛上,由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CGTN、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相关媒体、智库和高校,“中国好人”和外籍青年代表共同发起了“网上蒲公英”文明传播行动倡议。倡议广大网民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积极开展网络文明志愿传播,加强网上优质内容创新创造,坚决抵制网络公害,积极推动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引导广大新时代网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践行,争做网络文明的建设者、传播者、贡献者,携手点亮网络文明之光。

现场发布“网上蒲公英”文明传播行动倡议。大会供图

  倡议发起后,“中国好人”、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园林开发分公司放绳工李培生,“中国好人”、游泳运动员汪顺,“中国好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坦桑尼亚某项目工程部部长张林三位“中国好人”代表,向现场嘉宾分享了自己践行网络文明的真切感悟。

“中国好人”代表现场分享。刘旭飞 摄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2024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城市典型案例、“全球文明倡议与文明交流互鉴”征文活动优秀作品成果。在圆桌对话环节,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各抒己见,讲述了在新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许多鲜活案例,为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鲜动能。(记者 党建 袁矛 刘旭飞 罗园)

【责任编辑: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