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匠心筑梦文明之城 品质绘就幸福画卷-中国文明网

乌审旗:匠心筑梦文明之城 品质绘就幸福画卷

发表时间:2024-09-20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城市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社会进步,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内蒙古乌审旗,是一座有着16万人口的文明小城,这里的城与人温暖互助,这里的人与城共生共荣,这里的人与人和睦共处。

一城之美,非但源于精心雕琢的建筑与景观,更在于那份深入骨髓的文明气质;一城之魂,不仅植根于民生福祉的深厚土壤,更在于全民共建共享的和谐生态。乌审旗,这颗镶嵌在内蒙古自治区“南大门”、鄂尔多斯市西南端的璀璨明珠,正以实干为笔、文明为墨,绘就一幅幅城市幸福生活的秀丽图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乌审旗不仅仅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致力于构建一个文明与和谐并重的理想家园。在这里,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乌审旗通过深入实施“民心工程”,倾听民众声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坚实顺应人民的期盼,让市民的幸福感如同灯火般温暖而明亮。

在乌审旗嘎鲁图镇呼热胡社区马占彪老先生那悠长而光辉的业委会岁月中,每一份付出都凝聚成了社区温暖的记忆。2023年的社区恳谈会上,他那份为老年人谋求幸福生活的热忱,映照了乌审旗精细化管理的历程。当原址上那座狭小的活动中心华丽转身,一座崭新的活动中心拔地而起,矗立其间。它不仅是一座建筑的重生,更是乌审旗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是精细化管理成果惠及民生的有力证明。

乌审旗正步入一个城市文明全面跃升的新时期,它既是攻坚克难的战役,也是持之以恒的征程。在这场战役中,乌审旗将人民的需求视为前行的灯塔,通过密布城乡的治理网格和多元化的“问需”渠道,精准对接民生痛点,逐一解决“物业之困”“停车之难”“供暖之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乌审旗还实施涵盖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领域的28项民生实事项目,以及“飞线”整治、农村牧区供水保障工程等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需所急,力行所至

群众身边无小事。乌审旗把停车位难找、公共交通不方便、充电桩较少等老百姓的烦心事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的要紧事,投入运营新能源公交车36辆,在校学生、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乘坐;在主城区启动运行共享餐厅9家,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孤儿、重点优抚对象等进行就餐补贴;新增公共停车位1200个、新能源充电桩170个、小区公用充电棚26个;在老旧小区加装26部电梯,让居民切实享受到“一键到家”的“新生活”。制定出台《乌审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色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金银铜铁”挂牌考核办法不断优化物业服务质效,打造出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金牌“红色物业”品牌。目前,乌审旗共有196个物业服务项目,自2022年“金银铜铁”四级评定工作推广以来,群众投诉同比下降46.8%,老百姓们居住更舒适、更安心。

乌审旗通过不懈努力,一系列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明厨亮灶让食品安全更加透明可信;规范停车秩序让城市交通更加顺畅有序,环境卫生整治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充电设施完善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物业服务提升则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进一步彰显了乌审旗在提升城市文明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烟火人间,文化浸润

从细微处着手,从点滴间积累。乌审旗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公共服务,让市民在享受城市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温馨的人文关怀。乌审旗以前瞻性的视野和务实的举措,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一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既繁荣又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烟火人间的“河套人”之夜主题文化夜市,在乌审旗焕发生机,不仅仅是夜晚的喧嚣与热闹,更是乌审城市文明在传承与创新中的熠熠生辉。万年“河套人”的文明根脉,深植于内蒙古乌审旗的悠久历史之中,为这座城市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远古时代的狩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兴起,再到现代城市的繁荣,“河套人”的智慧与勤劳,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基因。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乌审旗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修复古迹、建设博物馆等方式,让市民和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河套人”的历史足迹和文化魅力。

同时,乌审旗还积极倡导和实践文明行为,从细微处入手,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无论是地摊经济的文明经营,还是家门口停车场的便捷有序;无论是共享餐厅的环保用餐,还是农贸市场的诚信经营;无论是公园里的和谐晨练,还是道路上的文明行车……这些都是乌审旗城市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

文明乐章,文化赋彩

无论是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还是城市文明的蓬勃发展,其根本动力都源自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与积极引导向善的社会责任。在文化领域,乌审旗同样闪耀着璀璨厚重的光芒。随着幸福宜居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乌审旗不断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打造人民群众心灵栖息成长的精神家园,使之成为城市文明提升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这个过程中,乌审旗注重通过城市文明的提升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积极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贴近民生、深入人心的活动和宣传项目,将文明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市民的心中。王文才等文艺工作者以说书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为载体,深情讲述着乌审旗在城市文明提升过程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日益彰显的美好。

从“幸福来敲门,文明共筑家”的温馨行动,到“小手牵大手,共绘文明图”的家庭共育计划;从“开学第一课,文明我先行”的启蒙教育,到“扣好人生每一扣,文明相伴每一步”的成长引导,每一项活动都紧密围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塑造城市精神气质的目标展开。通过这些活动,乌审旗真诚地与群众沟通,耐心地向他们传授文明创建的知识与意义,确保每一位市民都能深刻理解并积极参与到城市文明建设中来。同时,乌审旗还高度重视群众的意见与建议,确保每一条反馈都能得到及时地回应与处理,真正做到“户户有声音,人人被听见”。

初心如磐,筑梦前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乌审旗始终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作为重要载体,将行为规范、城市建设、文明乡风等工作有机融入,先后出台《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社区居民暨机关干部文明信用积分管理和乡风文明信用积分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构建“五颜六色七彩虹”品牌实践架构,在全域形成“一红一会一践”移风易俗实践平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站在1949年秋后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的瞭望台上,77岁的白治文眼前仿佛上演了一场电影。那是父亲嘴里1936年巴图湾赤卫队抗击白匪、拱卫延安的峥嵘岁月,是1949年即将迎来黎明前的隐忍蛰伏;那是白治文退休在家20余年对旧址的艰苦守护,是2019年以来掀起的红色小镇建设浪潮。曾经破败凋敝的几方土窑,如今已经焕然新生,并作为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的关键一环,成为乌审旗推动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新一批年轻讲解员的上岗,白治文也终于从义务讲解员重又变成讷言的“小老头”。从独自支撑到团队运营,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关注让白治文挺起了瘦削的身子,那是传承接力卸下的担子,也是年轻一代崇拜的眼神赋予他的荣光。

在白治文老人的守望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传承与未来的希望。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的蜕变,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展望。在这里,人民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乌审旗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共同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民生画卷。

梦想与坚持,创新与奉献。只有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汇聚起推动城市发展的磅礴力量;只有不断追求文明与和谐的共生共荣,才能建设好人民心中永远幸福的温馨家园。展望未来,乌审旗将继续秉持“城市建设根植于人民、城市管理服务于人民、文明硕果普惠于人民”的初心与使命,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更加贴心的服务,打造一个人民满意、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城市。在鄂尔多斯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中,贡献乌审智慧和力量,继续携手全体人民,共同书写属于这座城市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