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产业兴——泉州推进全国文明村镇创建侧记-中国文明网

文明花开产业兴——泉州推进全国文明村镇创建侧记

发表时间:2024-10-28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九月的世遗之城泉州,城乡景色让人留连忘返。在崇武古城,迎着海风,听着涛声,漫步在古城下的石板路上,目睹高大厚重、历经风霜的城墙,怀古之情由然而生;在偏处一隅的山村,道路、房前屋后整齐洁净,别墅庄园处处皆是,公园、小景处处可见,秀丽风景与文明风尚浑然一体……

  文明风尚,融入泉州城乡每寸肌理,已然成为泉州城乡大地日常的生活方式。

  近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福建省泉州市,了解泉州滨海渔镇、偏远山村的文明创建培育之路,探寻这些全国文明村的成长轨迹。

  滨海渔村:移风易俗 开启“逆袭之路”

  采访报道组一行抵达崇武古城时,古城内正在举办多场民俗活动。在崇武古城惠女风情园内,泉州市“凝聚榜样力量·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惠安专场正在举行。五名时代新风传播人以宣讲员身份,讲述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在场的游客无不为之动容。

泉州市举办“凝聚榜样力量•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活动(惠安专场)。吴嘉晓 摄

  潮乐村的水关门,是古城五大城门中最小的一个。沿着水关门的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走至林氏宗祠前,几名渔民正在表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家角力”,在硬实力和技巧的加持下,两名孔武有力的男子正在角力。这个源于六七百年前的囤兵、渔民的休闲娱乐方式,如今以崭新的方式赢得游客们的欢呼和青睐。

  在村史馆,潮乐村打造全国文明村走过的轨迹清晰可循。“我们村以前是传统渔村,靠老天赏饭吃,没有耕地,渔民们温饱都成问题,是不折不扣的穷村。”在村里任职20多年,如今已是村党委书记的占婉红对于村庄的演变了如指掌。1997年,村里大刀阔斧,迈出移风易俗的第一步——将村庄四周、小山头的坟墓统一规划征迁,这一平整,腾出几十亩的发展空地。

  文明向上、向海无畏的基因完美融洽地推动着潮乐村向前。感受移风易俗、文明力量的村民们,开起石雕厂、鱼卷厂、渔产品加工厂,村民们富了、村集体富了。2014年,潮乐村在福建省范围内率先建起村庄文明小区。近几年,村里又将目光投向了文旅产业。潮乐村深挖明代诗人黄吾野作品、水关门遗存、古城名人等故事,契合提升古城文游维度空间。近几年,潮乐村每年举行文旅、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超过50场次,带动民宿、咖啡、采风等文旅创意行业蓬勃发展。

  文明助力村庄产业蓬勃发展的潮乐村,只是崇武镇的一个缩影。崇武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突出部,三面环海,陆域面积1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8公里,12个行政村,人口约10.8万人。

  崇武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石雕产业、海洋渔业、文旅产业是崇武传统的支柱产业,为推动新时代崇武的高质量发展,崇武镇立足石雕行业转型升级、海洋渔业提质增效、全域旅游做优做活,全力推动产业焕新,激发经济发展动能。

  引入石渣石粉环保综合利用项目,解决石材尾料变废为宝难题,推动石渣石粉集中收集、储存、转运、处置闭环,逐步摆脱石粉石渣满天飞的野蛮生长状态;推动渔业城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集冷链、水产品交易、仓储、贸易运输于一体的海洋渔业供应链平台,推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全面开展崇武古城活化利用工作,打造橘若、耘有等特色精品文旅项目,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随着一系列创新之举如火如荼地推进,崇武老牌支柱产业也在迸发新活力。近年来,崇武先后获评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泉州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等荣誉。崇武古城活化利用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二辑)》。

  偏僻山村:文明反哺 树新风扬新貌

  宋元时期的泉州人,以海为田,在发展海上贸易中成就“海丝起点”的骄傲。在经济大潮涌动、时代变迭加快的今天,泉州的山里人同样不甘落后,探索出芬芳的文明道路。

  泉州市永春县一都镇美岭村,位于永春、安溪两县交界处的莲花山西麓,距离县城100多公里。美岭村过去叫“尾岭头”,意思是在最后一岭,山的尽头。村如其名,早年村庄的经济发展也是“吊车尾”,1979年,全村80多户400余人,人均年收入70元。

  1979年,经营木材生意起家的苏新添返回美岭。他把积攒下来的血汗钱拿出来,带领村民建电站、修公路、办工厂,走活了“要脱贫灯先明、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办工厂”的三步棋。随后几年,美岭村融入改革开放大潮,艰苦创业,全村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全省闻名的富裕村。20世纪90年代,美岭村实现了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成功之路。

  1996年2月,福建省委将美岭精神概括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并发出“学美岭 创五好”的号召。如今的美岭村,交通四通八达,道路干净整洁,既有联排房屋,又有独栋小洋楼。富起来的美岭人并未停下脚步。

  20多年来,美岭人秉持“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的良好心态,不断深化扩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建成莲花山公园、工人俱乐部、职工书屋等7个文化功能阵地,并于2020年动工建设美岭精神展览馆,打造美岭讲堂、乡村振兴讲堂等16个功能空间,采用投影、电视、展柜、滑轨、雕塑、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提供宣传讲解服务,同步推出线上VR展厅,有力推动美岭精神再传承、再弘扬。2023年9月,美岭精神展览馆被福建省文明委评为“树新风扬新貌”文明实践单位。

  在美岭村人看来,村庄连续五届获得全国文明村的荣誉并不是终点。近年来,美岭村持续培育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建设,先后组建文艺团队3支、志愿服务队1支,通过“专题讲座+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培训30多场次,定期邀请专家老师现场授课,结合山歌、南音等具备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群众生活的实践主题,为打造更富有美岭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因文明而温暖,因实践而多彩。美岭村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建强文明实践阵地、做好文明文章,也反哺着美岭村人的精神风貌和产业发展——如今的美岭村,拥有10多家骨干企业,打造了总资产逾百亿元的美岭产业版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村级实践中继续挺膺向前。

  全域创建:根植沃土 奏响文明强音

  不止于惠安潮乐村、永春美岭村,根植于泉州沃土的全国文明村镇,正在用各自的方式,奏响着文明实践的强音。

  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斌表示,文明村镇创建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也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创建主要内容,泉州通过打牢文明村镇创建基础,来挖掘“以乡促城”、助力产业发展、迸发乡村振兴的潜力。

  泉州市不断提高文明村镇创建参与率,下辖11个县(市、区)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共133个乡镇、2046个行政村。其中,全国文明村镇30个、省级文明村镇132个,数量均位居福建省前列。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128个,占乡镇总数的96.24%;县级及以上文明村145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0.97%。

  近年来,泉州市在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同时,同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山区的“跨镇联建”、沿海的“八好村镇”、山海结合部的“一镇一园”等城乡融合创建模式,通过“强化引力、挖掘潜力、增强合力、提升能力、汇聚推力”“五力”齐发,推动泉州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创建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为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贡献精神文明力量。

  泉州市积极拓展文明村镇创建载体,着力以休闲农业示范点、美丽休闲乡村品牌创建为抓手,鼓励和支持县(市)整合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融入文化创意元素,打造个性化的休闲农业产品,让市民从“颜值”到“内涵”感受乡村振兴新风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泉州市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年接待游客逾2000万人次,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1个,“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5条,另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6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20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0个、市级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成效显著村)共40个、市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共46个,实现城乡居民共享乡村文明创建成果。

  作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试点城市,泉州市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不断丰富文明村镇创建内涵,不但农村陈规陋习得到遏制,城市不文明治丧等行为也得到有效治理,社风民风向善向好。连续建设省、市级“文明乡风联系点”共65个,省、市级家风家训馆共65个,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选,以榜样的力量赋能乡村振兴。(采访报道组:芮静 廖培煌 陈耀坤 李前瑞)

【责任编辑:杨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