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共建共享推动城乡融合 共谱文明新风-中国文明网

泉州:共建共享推动城乡融合 共谱文明新风

发表时间:2024-11-11 来源:新华网
字体:
打印:

  近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福建省泉州市,先后前往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等地,了解城乡融合发展历程,亲身感受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美丽图景。

资料图:俯瞰全国文明村镇惠安崇武镇。邓文祥 摄

  近年来,泉州市以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创建为主要抓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通过增强“城乡一体”合力、强化“以城带乡”引力、挖掘“以乡促城”潜力、汇聚“城乡服务”能力、提升“城乡服务”能力等“五力”并举策略,融合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绘制出一幅幅村美、业兴、民富、人和的文明宜居画卷。

  城乡一体,增强文明培育引领

  采访报道组漫步于惠安县崇武镇巍峨的古城墙下,历史的厚重与多彩的民俗活动交相辉映,“渔家角力”“惠女织网”等非遗文化擦亮文旅品牌,绘就文明底色,焕发鲜活魅力。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在崇武古城惠女风情园内,海风拂面,耳畔传来振奋人心的声音——泉州市“凝聚榜样力量·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惠安专场正在举行。五名时代新风传播人以宣讲员身份,讲述着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激励着在场的观众。当天,采访报道组还参观了全国文明村镇潮乐村。这里的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身边好人公园、家风家训连廊等一系列设施为村民创造了可亲可近的精神文明活动阵地。

  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让城乡文明互促互鉴。自2022年以来,惠安县崇武镇推广运用“积分制”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围绕遵纪守法、勤劳敬业、家园清洁、家邻和睦、移风易俗等八个方面设置了文明实践积分制实施方案,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引导村民摒弃陋习,采用新形式、新方法节俭办事,助力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

  文化兴则乡村兴。泉州市实施城乡“铸魂”工程,把理论宣讲送进田间地头,让文明新风吹遍大街小巷。将党的创新理论以“家常话”“身边事”的转化方式讲彻底、讲鲜活;推广石狮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制度试点经验,推广“罗溪讲古”“夕阳红”土味宣讲团等民间理论宣讲品牌。近三年来,泉州市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上千场,组织开展“非遗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策划举办泉州“村晚”等主题文化活动,多样化满足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城带乡,发挥文明创建带动作用

  泉州市致力于全域文明城市创建,强化“以城带乡”引力,积极将城市基础设施向村镇延伸,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让文明新风遍及广袤的乡村大地。

  采访报道组了解到,德化县作为全国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省级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探索出“大城引领、跨镇联建、共建共享”工作机制,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镇村实践所站为纽带、基层站点和企业示范点为依托,打造形成“1+3+16+N”城乡精神文明融合综合体,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在全域共建方面,德化县通过“跨镇联建片区化(分中心、东部、西南、西北4个片区)”,实施片区推行轮值主席、联席会议、交流互动等机制。其中,德化县西北五镇整合5个乡镇资源,推动全方位、多领域跨镇共建共享,形成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合力。为了让进城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党务、民政、医保等65个便民服务事项,德化县西北五镇聚焦服务阵地全覆盖,建设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文明实践站,实行片区全域代办服务,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跑一次”。

  此外,在以城带乡方面,德化县西北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对点”融合结对共建,推行思想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文明共建等活动,推进52个城市单位与52个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共建,推动5个企事业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对共建,极大发挥“1+1>2”效应,探索出城乡文明“走亲融合”新模式。

  泉州市不仅拓宽了文明创建广度,强化“以城带乡”的引力,还深化文明创建的内涵,挖掘了“以乡促城”的潜力。产业焕新,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德化县创新“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联建模式,策划20个重点项目,涵盖农林融合、工矿融合、文旅融合等。推动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办企业、合作社60家,联合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特色资源融合推动招商引才,建立片区人才智库,为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斌表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以城带乡”是重点、是关键。要聚焦当前“融合发展”形势任务,强化问题导向,以“融”为手段,以“合”为目标,发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有效途径,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高质量、高水平,让成果惠及城乡居民。

  城乡联动,提升文明实践质效

  在晋江梧林村,一幢幢错落有致的番仔楼和红砖古厝林立期间,南洋风情与闽南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别有一番风味。采访报道组了解到,梧林村秉承“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的理念,高质量保护传统村落,保留修缮132幢建筑,最大限度保护村庄原有肌理。现已成为体验闽南侨文化度假目的地及展示晋江城市品质、保护侨乡文脉的一张崭新名片。梧林传统村落不仅是晋江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典范,也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试点。

9月13日,在梧林传统村落德越馆,传统非遗与精神文明主题宣讲创新融合。杜志鑫 摄

  让传统村落“留得住乡亲、守得住文化、记得住乡愁”,诸多沉浸式文明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吸引了城市居民前来体验学习。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把价值要求根植于群众心中,梧林村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线,以“见人见物”形式与艺术导师合作研发具有梧林特色的侨批研学、火药画研学、木炭画研学。值得一提的是,梧林传统村落入选“2023年福建省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同时,设立了梧林讲习所,以“小沙龙+大讲堂”的形式,持续讲好梧林故事、赓续家国情怀、传承闽南文化。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和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体婚礼移风易俗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志愿者参与其中,为创建文明社区贡献力量。

  泉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县城)、全国文明村镇数量居福建省第一,探索形成了山区“跨镇联建”、沿海“八好村镇”、山海结合部“一镇一园”等城乡融合创建的新模式。通过落实结对共建、整合共享资源、畅通要素流动、下沉资金服务等举措,泉州汇聚了强大的“城乡融合”推力。目前,泉州市共建成实践中心13个、实践所163个、实践站2539个,拓展建成实践点1129个,初步形成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服务圈。通过建立资金下沉机制,连续三年投入2160万元建设1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为民办实事项目,示范带动县级投入近5700万元推动中心(所、站)全面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此外,泉州市还借助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文明实践信息化服务系统,构建了功能齐全的线上、线下文明实践“矩阵”,显著提升了“城乡服务”的能力,让文明实践更加贴近城乡居民的生活。通过建设覆盖城乡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四单文明实践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城市、乡村提供高效、便捷、平等、精准的数字化服务,减少城乡地区公共服务的信息差。(采访报道组:芮静 张钰琪 林杰)

【责任编辑:杨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