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宁夏篇 | 一朵“兰花” 芬芳全城——王兰花专访-中国文明网

文明中国·宁夏篇 | 一朵“兰花” 芬芳全城——王兰花专访

发表时间:2024-11-20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在宁夏吴忠,提起王兰花,人人都知道。在吴忠市“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记者见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王兰花,个头不高,走路风风火火,眼神里流露出西北人特有的质朴和实在。这朵“兰花”为何这样“红”?又是怎样影响着身边人参与志愿服务的?

 “兰花”芬芳 温暖群众

  2004年,王兰花从利通区裕西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她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儿,更放心不下街坊邻居们的那点儿“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老邻居们也习惯了有事儿就找王兰花。遇到下水不通、暖气不热、空巢老人需要照顾时,还会去社区找她,找不到就打电话,电话打不通甚至直接找上门。

  “大家求助于我,我不能不帮。”王兰花说,“我舍不得这些街坊邻居。”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加上说干就干的行动力,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2005年,王兰花找到身边的6位老同事老朋友,成立了“王兰花热心小组”。最初,没有工作场地,王兰花就腾出自家的一个房间,在家门口挂了一块志愿服务的牌子,标明每个人的联系电话。热心小组还制作发放了近五万张便民服务卡,印着“有困难找我们,我们有爱心、热心和诚心,义务帮助您”。

“王兰花热心小组”成立之初发放的热心便民卡。郭雯 摄

  从此,王兰花的电话不停,社区发生大小事情都有她的身影:照顾空巢老人、困难群众,解决邻里琐事、化解纠纷,文明劝导、治安巡逻……

 “兰花”芬芳 行胜于言

  “居民的困难碎事是我的最大事。”在“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记者看到王兰花的日记本中,写着这样一段话。

王兰花的日记。郭雯 摄

  社区的事情繁杂琐碎,王兰花开始把居民反映和待解决的事情记录下来,一件件落实。“要用心去做好事、做实事。”王兰花说。不知不觉中,这样的日记已经积攒了十多本,字里行间透露着王兰花唯一的信念:为群众做实事。

  陈某是一位下肢瘫痪的居民,2020年下岗后,失去了收入来源。心情低落的他日渐暴躁,经常与妻子发生争吵,导致妻女离家出走。王兰花知道后,立即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帮助他打扫卫生,为他提供三餐……但王兰花心里一直有块石头:这些只是治标不治本,最重要的是让陈某重拾信心,让这个家庭重拾幸福。为此,王兰花和志愿者团队东奔西走了3年,帮助他办理病退手续等,让他每月有固定的收入。看着陈某心情变好了,人也开朗了,王兰花再成功劝说他的妻子和女儿回到了他的身边。现在,他们一家三口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王兰花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不能只解决眼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十多年来,谁家暖气不热、下水堵塞,谁家下岗失业、婆媳吵架,王兰花都要“管一管”“帮一帮”,用心用情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每次去独居老人马秀英家里,王兰花不仅会给老人洗衣服、做饭、洗澡,还会自然地搬个小板凳坐在马秀英对面,一丝不苟地用剪刀把老人的脚趾甲修理得平平整整。一次走访慰问困难户,志愿者们为困难户带去了慰问金和洗净消毒的旧衣物。离开后,王兰花却突然想起什么,起身返回并让孩子们试穿了衣服,“生怕不合身,孩子穿不了。”王兰花说。

  “兰花”芬芳 香沁全城

  或许是总有忙不完的事、接不完的求助电话,王兰花说话语速快,走路也快。虽然每天大事小情应接不暇,可她忙得开心。“帮助别人让我活得真实、活得坦荡。”王兰花说。

  这样乐观的心态、爽朗的风格,感动了身边人。曾经的受助者,也成了志愿服务队的骨干。裕西社区的舒宏勇和弟弟因家庭变故成了孤儿,王兰花隔三岔五为他们带去食物、清洗衣服,还联系学校为他们减免学费,兄弟俩亲切地称她为“王妈妈”。现在,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不仅开起了水暖维修店,还主动给孤寡老人、残疾人减免服务费用。

王兰花(中)和她的伙伴们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吴忠市文明办供图

  一朵“兰花”,芬芳全城。如今,“王兰花热心小组”有注册志愿者1205名。吴忠市注册志愿者达31.42万人,平均不到5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其中,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大家团结互助,如同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

  采访结束后,74岁的王兰花步履匆匆,迅速融入一群“红马甲”中。这朵“兰花”如同一枚红色印章,深深刻在大家心中。(采访报道组:郭雯 铁琴 何家元)

【责任编辑: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