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乾坤: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中国文明网

刘乾坤: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发表时间:2024-11-21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从1972年开始,刘乾坤好事一做就是50多年,这位老党员几乎把所有的积蓄捐给了有需要的人……”近日,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水塔山街道南山社区,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工作室“好人讲堂”开讲,“水磨之声”宣讲员赵玉玺动情地讲述了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50余年奉献爱心、捐款助人的故事。

“水磨之声”宣讲员赵玉玺动情讲述刘乾坤的故事。 贾春霞 摄

  以“战友”名义 悄悄寄去20元

  今年74岁的刘乾坤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家庭,1988年从服役部队转业到水磨沟区公安分局工作,退休前是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从1972年至今,他省吃俭用,向慈善组织、受灾地区和各地困难群众累计捐款120多万元,保存的汇款回单有4000多张。

刘乾坤接受记者采访,讲述自己捐款的初衷。贾春霞 摄

  刘乾坤回忆,他第一次“匿名”捐款是在1972年。当兵第三年的他,被任命为炊事班班长。有一段时间,他发现班里一名战士在休息日频繁请假外出,到邮局给家里汇款。原来,这名战士的母亲患了重病,急需用钱。得知情况的刘乾坤很快以“战友”的名义,悄悄给这名战士的母亲寄去20元。“那时,我每月的津贴只有8元,20多元是我两个多月的津贴。”刘乾坤说,看到战友有难处,能帮就想多帮一把。

  此后,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乌鲁木齐,刘乾坤一直坚持给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联合会、儿童基金会、受灾地区等组织和个人匿名捐款,使用过的“汇款人姓名”有“战友”“刘建军”等等。

  看到别人有难处 能帮一个是一个

  虽然刘乾坤每次捐款都用化名,可身边许多人还是知道了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本不图名利的刘乾坤渐渐在乌鲁木齐出了名。2009年,刘乾坤获评全国道德模范,他的故事感动了更多的人。

  自己省吃俭用,却拿出一腔热血和大部分收入奉献给社会,刘乾坤在赢得赞誉的同时,也听到过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些人曾问他,“即使掏空腰包,你也不可能帮助所有人,到底图个啥?”“自己并不富裕,用收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不好吗?”“献爱心是好事,可为了公益亏欠家人,这样值不值?”

  对于这些,刘乾坤说道:“我的生活还过得去,看到别人有难处,能帮一个是一个。”

刘乾坤在翻看自己的日记。贾春霞 摄

  成立“工作室” 榜样力量凝聚更多正能量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镜子。为发挥道德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2023年4月,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以水塔山街道、苇湖梁街道为试点,成立了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工作室,陆续吸引38家爱心企业、9支志愿服务队伍加入,并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宣传宣讲、扶危帮困、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与此同时,苇湖梁街道、水塔山街道也分别成立刘乾坤工作室宣讲志愿服务队、爱心联盟志愿服务队、企业联盟细胞队。

  就在“好人讲堂”开讲当天,“家慧”家文化工作坊和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代表,从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老人手中接过聘书,成了刘乾坤工作室这个公益大家庭中的新成员。

  “刘乾坤的事迹感染了许多人,我们将以他为榜样,把专业知识和服务各族群众相结合,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好人讲堂’等平台,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沙龙、家文化入户指导方案,带领更多的父母和家庭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家慧”家文化工作坊负责人马丽娟说。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水磨沟区精神文明创建指导中心主任朱青说:“在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工作室的引导下,我们将做好工作室与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的融合,不断延伸宣讲阵地,将‘好人讲堂’开办到居民小区、院落、学校、商超等,通过榜样的力量凝聚更多社会正能量。”(采访报道组:王小伟 贾春霞)

【责任编辑:王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