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文化传承彰显古城新韵 文明建设开启幸福密码-中国文明网

开封:文化传承彰显古城新韵 文明建设开启幸福密码

发表时间:2024-11-26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一条河,一幅画,一座城。

  当万里黄河在这里转过最后一道弯,当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在这里开启画卷,当千年宋都古城在晨曦中迎来新的一天,开封便开启了富有宋风雅韵和人间烟火气的生活。

  开启千年大宋的文化IP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开封人对历史的记忆、对文化的执着,铭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

  尊重历史、尊崇文化,是开封的使命,也是责任。如何守护好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灿烂文化和古代文明,让传承千年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开封人孜孜以求、绵绵用力。

  从2015年推出“文化+”10项行动计划,将“开封文化”步步转向“文化开封”;到2022年把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写进“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无不体现了这座城市决策者对文化建设、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深谋远虑。坚持全域规划、全域保护、全域管理、全域经营、全域旅游,打破过去古城保护开发一处一地、单打独斗的“瓶颈”,以“不一样的发展定位、不一样的开发理念、不一样的城市形态、不一样的产业业态、不一样的运营模式”,开封用实际行动打开了古城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的创新视野。

  “十年磨一剑”。在科学理念引领下,开封相继投入34亿元实施城墙保护修缮,投入26亿元实施古城街区改造,实现了贯通城墙、连通水系,形成了“城上游览研学、城内通路行车、城外水系贯通、两侧公园环绕”的古城墙生态旅游环和文化创意产业带。实施“六河连五湖”的宋都水系修复工程,打造“一渠六河”,实现了城内城外水系贯通,形成28.6公里的水系文化带,再现了北方水城灵动神韵。

蓝天下的魅力古城。开封市文明办 供图

  “画中一座城,城中一幅画。”当饱经沧桑的宋都古城以崭新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不由惊呼开封正在发生精彩蝶变,也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定的根基。

  不断擦亮“宋韵开封”文化名片,把开封宋文化打造成与西安的汉唐文化、北京的明清文化三足鼎立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建设具有人文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魅力之城,开封有信心、有底气。

  以节会为媒,吸引天下“宋粉”到开封吃“开”游“汴”。从1983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已成功举办40届,以菊为媒、传播文化、开展合作,享誉海内外,荣登“中国十大节庆品牌”。2009年,为贯彻中宣部等7部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部署,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应运而生,14年来逐步成为丰富群众性精神文化的重要活动载体。“千年宋韵中国春”“开封四月最清明”,“金秋遍地是菊香”,文化旅游的热潮在这座千年古城一次次掀起。

  千年文脉从未断,一城宋韵总是春。厚重的历史让开封“以古闻名”,文旅的复兴让开封“以新出彩”。当人们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从历史深处吹来的“新宋风”。

 传承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

  一千年前,包拯在开封府秉公执法、清廉为民,留下了“包青天”的千古美誉。一千年后,焦裕禄在兰考县鞠躬尽瘁、治理“三害”,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

  从古至今,崇德向善的城市品格、人文情怀,始终激励着开封人,也浸润着开封人。开封人把这些忠义仁勇的人物和事迹写进小说、编入戏剧、排成天天上演的精彩节目,传承好属于开封人的道德故事。

  开封清明上河园,每晚的沉浸式大型实景演出《岳飞·郾城大捷》座无虚席,大家看的既是节目,更是英雄。当数千观众穿越历史时空看到岳母刺字,穿过战火烽烟目睹岳飞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都会热烈鼓掌。当“怒发冲冠凭栏处”的《满江红》音乐响起,全场观众都会一起吟诵、热泪盈眶。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一刻得到升华,道德力量在这里得到凝聚,每个人都情不自禁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坐上木板凳,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焦裕禄同志展开时空对话,这是开封焦裕禄干部学院打造的沉浸式课堂《你好,焦裕禄》带给人们的灵魂洗礼。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不仅要体现在书本上、记忆里,更要让焦裕禄穿越时空、走进现实,教育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热血青年。仅仅一年多时间,《你好,焦裕禄》让无数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的洗礼,汲取前行的力量。

  美德代代相传,好人天天涌现。在先贤志士、英雄烈士的鼓舞下,开封公民道德建设快马加鞭、砥砺奋进。2021年,以承办“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为契机,开封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典型培育和好人选树工作,要求在全市上下持续叫响“文明365 开封好人榜”活动品牌,让好人天天有、处处见、人人学。三年下来,“开封好人”数量累计达到814人,“河南好人”达到79人,“中国好人”达到63人,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郭建华等一大片道德领域的先进典型。

身边好人故事巡展。开封市文明办供图

  为讲好新时代的开封好人故事,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坚持线下线上齐发力,每年举办好人故事巡讲、巡演、巡展300多场次,创作好人题材文艺作品《致敬开封好人》《微光》《但求正义满乾坤》20多部,建设开封好人公园、好人广场、好人街区30多个,让人们出门就能看到好人风采,驻足就能学习好人事迹。通过新媒体开设“文明365 开封好人榜”话题,每天推出一个好人故事,累计阅读量达1.1亿人次,参与互动人数达到32.3万人次,好人精神在古城蔚然成风。

  评好人、学好人,归根到底是要让更多人都来做好人。开封市推出帮扶礼遇好人“八项措施”,把对好人的关爱礼敬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催生了好人辈出的“井喷效应”。半个多世纪义务为群众理发的退休干部王建国,开办“老兵之家”造福家乡的退伍老板武玉江,20多年来义务保护黄河湿地的农民范运亭,捐献器官挽救3人生命的天使少女侯静雯,3次倒挂枯井救出落井女孩儿的村民陈瑞杰……好人的故事几乎天天都在这座城市发生着、传唱着。

  好人的不断涌现,感染了无数开封人,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行列。从2018年至今,开封注册志愿者从36万人增加到54万人,“雷锋车队”、专业救援、关爱留守儿童、寻找走失人员、开展非遗传承……哪里有困难、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身影,哪里就有好人在身边。

  打造安居乐业的温暖之城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以“百姓心为心”实施旧城改造。2019年以来,开封市实施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先后争取和筹措专项资金近30亿元,改造老旧小区693个、背街小巷332条,让书店街、鼓楼街、马道街、珠玑巷、双龙巷、复兴坊等一大批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街区重新焕发光彩。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一街一策、一楼一策,统筹考虑群众居住环境、经营环境、交通环境综合改善,使居民可走可留可租可居可业,实现历史建筑保护、景观风貌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市民生活改善“多赢”。闻名全国的美食街区鼓楼夜市、明清商圈马道街改造前环境脏乱差、交通拥堵、经营无序,改造后成立管委会进行全方位、规范化管理,许多游客纷纷赞誉这里“白天是开封、晚上是汴京”,处处充满人间烟火气、万家灯火红。

  让群众成为文旅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开封市与郑州市联合推出郑开旅游年票服务,市民只需100元,就能免费游玩开封、郑州60个景区景点,入选开封好人更可免费享受8项优惠政策。推动古城墙、铁塔景区、启封故园、大宋御河等多个景区向市民免费开放,推出市民免费赏菊活动,受益市民达288万人次。创新打造“欢乐周末·非遗市集”,让数以千计的老字号、非遗项目拥有广阔市场和展示舞台,吸引200多万人次参与。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开放院落为游客提供停车服务,提供停车位达13300余个。持续开展“汴地有爱”文明旅游、文明实践,组织1000余名志愿者在全市火车站、高速路口、夜市、景区等35个志愿服务点,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旅游咨询、特殊群体帮扶、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用热情如火的满城“志愿红”欢迎四海宾朋,“花式”宠客受到游客点赞。

暑期开封旅游热。开封市文明办 供图

  把便民利民、文化惠民融入日常生活。为破解居民日常购物需求和城市精细管理之间的矛盾,开封市在城市大街小巷开辟了150余个便民服务点,既不影响居民生活、又不影响交通出行,让自主创业、进城卖菜的商贩纷纷点赞。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40多个文博单位进景区、进基层,建设20多座古韵古香的城市书房,打造100多个城市“口袋公园”,实现了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活动常态化,让市民随时随地都能触摸历史记忆、接受文化熏陶。健身热、读书热、书画热、戏曲热、收藏热,越来越多市民沉浸在美好文化环境中其乐融融。一位外地网友这样记录他在开封的所见所闻,“公园里有休闲的爹爹婆婆,有人在城墙下打网球、打乒乓球,广场上还有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宣读誓词,声音洪亮,真的是意气风发。”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明程度提升,从不停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新的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2024年,开封市委、市政府推出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八大工程”,推出了一系列建设具有温情、具有烟火气的城市文明提升实际举措。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文旅品质提升行动,全方位增强城市环境魅力、展现古城宋风宋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水准和市民宜居程度,努力创造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文明建设的开封实践。(采访报道组 王爽 杨世欣)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