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江西篇|婺源江湾镇:从全国“闻名”到全国“文明”
在赣东北的青山绿水间,有一个一千三百年的古村落——婺源江湾。这里,历史的足音在青石板上轻轻叩响,仿佛是时光的低吟浅唱,千年的故事缓缓铺陈;这里,民舍整齐美观、广场错落有致、街道宽敞清洁、水清岸绿景美,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近年来,江湾镇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以旅游兴镇带动全镇富裕,成为家喻户晓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卫生乡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江湾镇的一块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愈发闪耀,闻名全国。
文明中国采访报道组在江湾镇汪口村采访。江西省文明办供图
生态之美:从何而来的自然引力?
木质的桌椅、板凳透着古韵味,点上一杯清茶,惬意地坐在凉亭或民宿中,眼前尽是田野和山丘,一到节假日,村庄更是人来人往……
在江湾镇,森林覆盖率高达89%。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朴且现代的田园环境,成为人们近郊游的热门打卡地,也是江湾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江湾镇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通过“集镇基础设施提升、秀美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途径提升镇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小镇美丽江湾”。
江湾切实把“步步是画”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处处宜游”的发展优势,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全面推进精品步行街、滨河民宿风情街、梨园新区等镇区项目建设和管理,将江湾打造成为“山水人文融于一处”的特色小镇。
为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江湾镇还发挥景村党建效用,做好生态保护文章,打造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湾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极度濒危物种朱鹮安家定居江湾镇占坑村为契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流湿地保护、森林资源管护等工程,与钱江源国家公园签订《环钱江源国家公园合作保护协议》,推动生态文明普及至千家万户。”借力生态环境保护,该镇因地制宜发展观鸟游、科普游、森林游等,促进了全域旅游锦上添花。
江湾镇江湾村莲池。江西省文明办供图
远眺江湾古村。江西省文明办供图
产业之兴:从何而来的内生动力?
门庭整洁,房前屋后一片生机盎然,走在江湾镇,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天蓝、水清、树茂、花美……如今的江湾镇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以生态之美为底色,以产业之兴为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蹄疾步稳,全力构建乡风文明新风尚。
江湾以旅游大发展带动产业大融合,助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在进一步做大“油菜花”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晓起皇菊、江湾雪梨、有机茶、大潋山茶油、冷水塘鱼等为重点的生态农业,扎实推进“松风翠”等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设;振兴婺源传统四色之一的“江湾雪梨”,加强良种培育和栽植,利用合适地域栽植连片梨园,打造集观光、采摘、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体验观光园,再现江湾“万亩梨园”辉煌。扎实推进“旅游+工业”,进一步完善招商措施,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做好以“博达矿泉水项目”为依托的“水”文章和以“大畈砚台产业”为抓手的“石”文章。
江湾镇汪口村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的家风家训。江西省文明办供图
人文之韵:从何而来的精神魅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近年来,江湾镇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聚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最后一公里”,以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户户有家训,村村好乡风。多年来,随着“微家训”工程的实施,该镇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村民从历代治家格言、家规族训以及口口相传的家教规矩中,整理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精华之句,并鼓励村民结合家庭实际情况自行领取展示,引导村民自觉抵制和摒弃不良习气。同时定期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活动,志愿者走街串巷提供爱心服务温暖人心,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着百姓的日常生活……走进江湾镇,这样的场景几乎成了“标配”,处处能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行走在江湾镇,美景、美德相互辉映,好人、好事相得益彰。目前,该镇组织开展了“身边好人”推评和发布仪式,助人为乐类、见义勇为类、诚实守信类、敬业奉献类、孝老爱亲类等22人获评身边好人,弘扬时代新风,在全镇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发动各村居挖掘制作“微家训”,深化群众家风建设,以良好家风促进淳朴民风与和谐乡风回归;村“BA”(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百里古道越野挑战赛等大规模体育活动也先后在该镇举行。此外,各村居、景区结合节庆日开展春节晚会、舞龙灯、桂花灯、广场舞比赛等活动也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美自然以生息,唤乡情以慰愁,厚文化以育德。如今的江湾,生态之美、产业之兴、人文之韵交相辉映,它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示着乡村振兴的成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共同见证从全国“闻名”到全国“文明”的璀璨之路。(采访报道组:刘朝灵 汪增泽 任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