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湖北篇 | 赵福兰:孝老爱亲传佳话 勤劳敲开致富门-中国文明网

文明中国·湖北篇 | 赵福兰:孝老爱亲传佳话 勤劳敲开致富门

发表时间:2024-12-19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17年前,她从云南文山远嫁到湖北宜城,用柔弱的双肩为风雨飘摇的贫困之家撑起一片天;

  17年后,她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种田、养猪,用辛勤的双手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照料病痛中的婆婆、哥嫂,抚育侄女长大成人,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她是赵福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

  赵福兰在农田工作。襄阳市文明办供图

  踏实肯干勤劳增收

  10月17日,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忙完家务,35岁的赵福兰习惯性地从门后取下一个手提袋,摸索一番,掏出一个红皮本子。丈夫石红波有记账的习惯,田里的收成、卖猪的收入,他都一笔一笔记录下来。

  “5月17日,收湿小麦4692斤;5月18日,卖仔猪5头得1800元;5月19日,卖仔猪两头得700元……”看着账本上那歪歪扭扭的字迹,赵福兰觉得心里格外踏实。

赵福兰(右)在猪场工作。襄阳市文明办供图

  政府帮扶,勤劳肯干,如今赵福兰和丈夫种了60亩地,多的时候同时养殖200多头猪。去年,两口子咬咬牙,买了玉米割台,“以旧换新”添置了收割机、旋耕机,这一下就支出了13万多元。“种植、收割用农机,省了人工费,此外农机还能租给周边农户,挣点租金。”年底,赵福兰估摸着算了算,种地、养猪,一家人收入超过30万元。

  照顾亲人无怨无悔

  “赵福兰,‘招福来’”,当地村民都说,是赵福兰给这个家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福兰和石红波相识于深圳,当时两人都在深圳的一家电子厂工作。赵福兰发现,石红波虽然书读得不多,但勤奋好学,为人也厚道实诚。赵福兰认定,石红波就是那个与她携手一生的人。

  爱情是甜蜜的,生活是现实的。石红波的母亲年事已高,患有眼疾;大哥患有重疾,大嫂、二哥、三哥都有精神残疾;大哥大嫂所生的小侄女还在上学……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赵福兰毅然决然地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婆婆患白内障,视力严重衰退,赵福兰就是她的“眼睛”,婆婆只要出门,细心的赵福兰牵着她,陪伴左右。

  发展养殖带头致富

  农村有句老话,叫“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说的就是养殖家禽家畜风险高,收入不稳定。赵福兰和丈夫为了发展养殖、发家致富,没少花心思。

  婚后第三年,赵福兰和石红波从本家叔叔那“赊”了3头猪,试水养殖。没有经验,他们就向其他养殖户请教,从专业书籍中学习。

  3头猪第一次出栏,夫妻俩不仅还清了欠账,还略有盈余。于是,他们开始扩大养殖规模。

  “这些年也栽过不少跟头,有一年闹猪瘟,倒了一大片,最后又只剩下3头母猪。”慢慢地,赵福兰摸索出了规律,除了控制养殖密度,加强防疫,让猪适度“瘦身”可以提高它们的免疫力。减少颗粒饲料投喂,增加猪草、玉米、菜叶的投喂量。每天早上天没亮,赵福兰就起来打猪草,忙完农活还要到地里捡菜叶……碰到母猪生仔,她常常在猪舍里一守就是一整夜,观察母猪动态,辅助母猪生产。

赵福兰在猪场工作。襄阳市文明办供图

  靠着勤劳的双手,赵福兰一家的生活蒸蒸日上,他们的故事也在荆楚大地广为流传。2019年,赵福兰荣登“中国好人榜”;2020年,赵福兰家庭被授予“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2021年,赵福兰成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志愿服务聚爱成河

  细流汇聚江海,小善成就大爱。赵福兰把对家庭的“小爱”化为投身志愿服务的不竭动力,受她的感召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赵福兰文明实践工作室”成立,600余名志愿者以工作室为依托,经常开展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理论宣讲、互帮互助、走访关爱、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分队奔走忙碌,通过道德讲堂互动交流、正能量主题宣讲、关爱孤寡老人、帮扶弱势妇女、守护困境儿童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其中“智慧妈妈育有方”志愿服务队伍,精准服务留守儿童。

  八庙村73岁的王大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大爷种了两三亩地,秋收的时候收割机在田里轰隆隆地忙碌着。望着成堆的水稻,王大爷既喜又忧,喜的是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一共收了2000斤水稻,忧的是请拖拉机运输又得一笔钱。就在王大爷犯难的时候,赵福兰开着农机过来了,“大爷,我来帮你运水稻。放心,不要钱!”一连跑了几趟,直到颗粒归仓,赵福兰才舒了口气:“我特别理解这些老人,勤勤恳恳忙了一年,就巴望着多挣点钱,他们情愿自己用推车一车一车运,也舍不得花钱请农机。”

  如今,文明实践工作室影响力越来越大,赵福兰忙并快乐着:“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大家生活越来越好,能带领更多的志愿者奔走在培育文明乡风的一线,这才是我最大的福气!”(采访报道组:荣毅 彭艺唯 许维)

【责任编辑: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