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贵在久久为功-中国文明网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贵在久久为功

发表时间:2024-12-10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高度,作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安排部署,要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城乡文明的融合重在互鉴互补,既要以城带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又要以乡促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精神生活”结构,让“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携手迈步新时代。

  抓好“顶层设计”是先导。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局性谋划,架好“四梁八柱”,密实“顶层设计”。要建立“齐抓共管”大格局。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团体及社会力量协同配合的共管共促机制,确保领导有力度、政策有保障、资源有集中;要建立“一抓到底”硬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步骤、部门责任及督促机制,坚持久久为功、抓铁有痕,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写入各级地方发展规划,做到全面推进、梯次发展、重点示范,确保年年有成果、届届有成效。要建立“共建共享”新局面。坚持以城带乡,探索建立县领导结对乡镇,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城市社区结对乡村的共建机制,推动城市优势文化资源反哺农村文化发展,提高城市对农村的文化辐射和带动作用。引导党员、模范、乡贤、文化能人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人人共建、人人共享”良好氛围。

  抓好“载体建设”是核心。精神文明建设绝非空中楼阁,无形的“精神世界”需要以有形的“物质世界”为根基。因此,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把载体建设作为第一要务。要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这个“硬”载体,发挥其统筹、协调、引领、推动的阵地作用,整合四方资源,引领向上向善,将其打造成为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丰富文化生活的百姓舞台、培育主流价值的基层堡垒和涵养乡风文明的实践基地。要挖掘、提振、繁荣乡村文化这个“软”载体,赋予家风家训、民俗民风、农耕文化等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传承发展活态乡土文化,留住记忆乡愁。用好微宣讲、广场电影、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因地制宜举办“村歌”“村晚”“村超”等群众性文娱活动,建设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乡村精神家园。

  抓好“基层落实”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重在推动各级各部门求真务实、不折不扣抓落实,让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要从群众关心关切的事情入手,突出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恶习陋俗,弘扬新风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满足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新建、改建、修复休闲广场、运动场馆、阅读空间等,防止“无阵地”“零活动”。要抓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把“送人才”、“育人才”与“挖人才”结合起来,健全城乡人才流动、人才结对、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让乡村文化人才迅速成长成才。要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细化目标任务,项目化推动落实,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及各级绩效考核,做到常态管理、闭环落实。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要坚持久久为功、行稳致远,不断夯实宣教阵地、丰富文化供给、涵养文明风尚,在潜移默化中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文明大格局,培育文明新风貌。(朝阳门工作室 吴利武)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