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航拍位于一师阿拉尔市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资料图片)。 官跃志 摄
一
1954年10月,新疆10万驻军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兵团。7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用青春热血书写对祖国无限忠诚的同时,用歌声唱出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的豪迈。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这是王震将军的一首诗,后来经王洛宾谱曲,便成了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凯歌进新疆》。无论是诗的意境,还是歌的咏唱,对于兵团人来说,都是无法绕过的情感记忆。峥嵘岁月里铁流西进的壮举,意味着特殊使命的开端。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那年初春,广袤的南疆垦区已经开始了繁忙的春耕播种。在农一师(现一师)阿拉尔垦区检查工作的王震将军,有感于屯垦事业蓬勃发展的势头,颇有感慨地写下了这首诗。如今,这首诗已经成为对兵团前世今生的最好概括,也被当作歌曲《兵团进行曲》的开篇唱词。“向前,向前,永远向前,我们是光荣的新疆兵团。”当兵团人向每一位远来的客人热情地介绍、吟唱这首歌的时候,自己心中也会一次次被感动着、激荡着,“兵团人”这个称呼成为70年来与日俱增的荣光。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每一代兵团人有每一代兵团人的责任。回望来路,一代代兵团人用70年的接力,谱写出今天的辉煌。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一首《新疆好》唱了70多年,当初军垦战士们对开发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的憧憬,如今早已变成了现实。这首歌是著名作曲家刘炽和马寒冰合作的组歌《边疆战士大合唱》中的一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首歌的首唱者陶思梦就是“八千湘女”中的一员。1950年,16岁的她从湖南参军进疆,因为嗓音高亢、音质清纯,第二年成为《新疆好》的首唱。后来,年轻的陶思梦唱着《新疆好》参加了首届全军文艺汇演,获得了三等奖。千万别小瞧这个三等奖,《新疆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第一个获全国大奖的文艺作品。70年来,这首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倾情传唱中,将兵团各族群众对新疆这片热土的全部美好感情,深深刻进时间和记忆的年轮。今天的新疆,早已是兵地各族群众共同的家园——“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图片四师可克达拉草原之夜风情园一隅(资料图片)。 据兵团日报资料库
二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赴新疆拍摄反映兵团屯垦戍边生活的大型艺术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为了更好地突出兵团特色,导演张加毅亲自撰写了歌词,21岁的田歌现场谱曲,在看似不经意间创造了音乐史上的神话。这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东方小夜曲”的《草原之夜》,多年来一直传唱不衰,成为经典。
当初,兵团人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风头、水尾、路尽头的大漠戈壁开荒造田、屯垦戍边。漫漫长夜,年轻的军垦战士“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即便如此,他们的梦想从未停滞,坚信辛劳的双手一定能够创造充满奇迹的未来。“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那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兵团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在一首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和展示。
如今,沿着这首歌中展现的诗和远方,兵团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从额尔齐斯河畔到帕米尔高原,从伊犁河谷到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再到可克达拉,从最初的一座城市到如今的12座城市、星罗棋布的城镇,现代化的新城在当年空旷的草原和荒凉的戈壁之上崛起,那是兵团人不屈的信念、挺起的脊梁。
“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兵团人喜欢直抒胸臆,爱憎分明,敢于把对边疆的热爱唱给全世界,勇于把改造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昭告天下。拍摄于1965年的兵团题材纪录片《军垦战歌》播出后,这首由袁鹰作词、田歌作曲的插曲《边疆处处赛江南》一夜之间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优美的歌声、悠扬的旋律把一个社会主义的新边疆展示给全国人民。“朝霞染湖水,雪山倒影映蓝天;黄昏烟波里,战士归来鱼满船。”这是军垦战士生活的诗意写照,也是社会主义新边疆独有的自然人文风光。对脚下热土的爱,需要用歌声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林带千百里,万古荒原变良田;渠水滚滚流,红旗飘处绿浪翻……汽车飞奔烟尘卷,棉似海来粮如山。”如歌如画的兵团,吸引了全国大批知识青年投身兵团、支援边疆,为边疆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坐上大卡车,戴着大红花,远方的青年人,塔里木来安家……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你一束沙枣花。”这首李幼容作词、马辉作曲的《送你一束沙枣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勾起两代兵团人的思绪,跟随记忆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品味那段火热的生活。“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这亲切而又甜美的召唤,激励数十万青年义无反顾地告别家乡,踏上了西行的列车。老一代还健步如飞,新一代又紧紧跟上。如果说歌词里的描绘在当时还只是一种美好憧憬的话,如今的兵团早已超越了憧憬的历史阶段,实现了改革发展的新跨越。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新中国的优质粮棉高产基地,当好生态卫士,已经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激励兵团人勠力前行的新使命、新荣光。
图片魏德友在巡边(资料图片)。 据兵团日报资料库
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面对蜿蜒的界河,背靠亲爱的祖国,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这首《军垦战士的心愿》由安静作词、田歌作曲,曾是四师六十二团的团歌。歌词道出了兵团人卫国戍边经历的艰辛困苦和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每当歌声响起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出兵团70年来戍边英雄群体的形象。为了祖国英勇牺牲的英雄孙龙珍,60多年奔波在巡边路上的魏德友,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马军武等等,这个英雄的群体不断赋予兵团精神更加丰富的内涵,彰显出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70年来,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秉承着“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的初心,在开发建设新疆、增进民族团结、推进社会进步、巩固西北边防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七师一二六团戈壁母亲广场一角(资料图片)。 牛想伟 摄
“在我的家乡有座雕像,它珍藏着母亲青春的模样。”这首《屯垦爹娘》,创作者郭藜、杨淞建都是生活在边疆的第三代兵团人,他们年轻富有朝气,接过父辈们光荣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在积极参与维稳戍边、改革发展的同时,创新创造着兵团人的精神文化产品。这首歌曲荣获了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为新时期兵团人唱响的最强音。听着歌曲,让人不由得想起八千湘女、山东女兵,想起从全国各地融入兵团事业的一代代青春芳华的女性,想起饱经风霜的戈壁母亲。她们在荒原奉献青春,她们在戈壁孕育生命,她们把兵团人的根须深扎在边疆的泥土之中,她们用无私大爱给后代创造了新的家乡。
“爸爸妈妈在边疆有了家,之后就有了我和美丽的花。”2019年10月中旬,中国文联文艺扶贫原创歌曲音乐会在北京二七剧场举行。当晚,歌唱家们演唱了12首优秀扶贫歌曲,通过热忱演绎每一首情感真挚的歌曲,讴歌每一片热情而充满希望的土地。其中有一首名叫《热爱》的歌曲,是中国文联组织词曲作家韩葆、王晓峰专门为三师五十三团谱写的。面对时代之问、使命之问,“日月星辰多牵挂,你的笑容是最美的回答”。之后的许多场合,这首歌被一再传唱,成为新时代兵团题材音乐新经典。之所以能够快速“出圈”,主要还是这首歌唱出了一代代兵团人对脚下的土地、对深爱的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远来的客人叫它边疆。这很远很远的地方,早来的我们都叫它家乡。”这首饱含真情的《边疆》,由宋小明作词、子山作曲,蕴含了兵团人对边疆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深沉的眷恋和对家乡无比深情的讴歌。这首歌第一次在兵团演唱,是2023年5月在八师石河子市举办的中国文联“新歌唱新疆”原创歌曲演唱会上。还未等歌唱家演唱结束,台下观众的掌声便雷鸣般响起,经久不息。这其中有“远来的客人”,更多的则是“早来的我们”。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一个兵团人谈及边疆和家乡,同样都是魂牵梦绕、无法割舍的地方,怎么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70年筚路蓝缕创伟业,70年坚守初心写芳华。“你看那亘古荒原,沧桑变化;你看那大好河山,锦上添花。”这句歌词同样出自半个多世纪前的纪录片《军垦战歌》。那个时候,兵团正处于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兵团人心怀壮志、挥洒豪情,“边疆春色美如画,处处战歌处处花”。
70年后的今天,豪情满怀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兵团人,信心百倍担负起维稳戍边、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站在新的起点,“若问起边疆人的心愿”,这道题仍然会一次次摆在每个兵团人面前,相信每个兵团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同一个答案:“身在天山,心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