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整洁的街道、安全畅通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停放有序的车辆及一抹抹随处可见的“志愿红”……青海省格尔木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大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文明实践成果丰硕。
育红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夏静 摄
精准服务群众 聚力美好生活
“老李,你今天是要画画还是和我们一起跳舞啊?”
“今天有个医保知识讲座,我先去听听,然后再和你们一起跳舞。”
在格尔木的育红巷社区门口,几位阿姨聚在一起谈论着今天跳舞选用的曲目;一些带着小朋友的年轻夫妻,把孩子放在社区里的幼儿活动室里,让孩子在这里玩耍,等他们忙完了再来接。
“社区服务很好,我们有时候特别忙,顾不上孩子,就可以把孩子放在社区的幼儿活动室,来这儿的小朋友挺多的,工作人员陪伴他们也很有耐心,把孩子放在这里,我们工作起来很安心,社区的这项服务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韩女士说。
育红巷社区的居民正在社区活动室书写“福”字。夏静 摄
育红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面向辖区居民开展理论宣讲、主题教育、文化传承的有形阵地,以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活动,将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为精神文明不断加码。站内设有幼儿阅读室、活动室等,孩子们可以听故事、做游戏,老年人在这里跳跳舞、练练书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宣讲活动,展示出居民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热爱。
在育红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诸多活动,只是格尔木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化全域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育红巷社区工作人员在儿童之家里陪伴辖区的孩子们阅读书籍。夏静 摄
格尔木市积极深化拓展文明实践阵地,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实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重点打造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三红”服务、“三个一”、“五心”、“一巷八户长”等文明实践社区服务品牌,整合全市优势资源、盘活闲散阵地、激发志愿活力,围绕“服务老、爱护小”服务内容,推动形成全覆盖、菜单式的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网络,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奥体广场的城市书房里市民在读书、学习、工作。冯春梓 摄
夯实民生基底 提升文明水平
随着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文明之风吹拂过格尔木的每个角落。
正要去体育场城市书房里看书的市民秦栋告诉记者,现在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或者写点东西都很方便,家门口就有城市书房,环境也很好。这两年,政府还修建了很多的小公园,晚上和家人吃完饭,可以带孩子去玩一会,自己也能锻炼下身体。
近年来,格尔木市不断在基础设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人居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装修设计时尚、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文化空间惠及群众;“口袋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贸市场规范有序,“脏乱差”难寻踪影;街区环境改造提质,群众出行更加通畅;沿街建筑店铺整洁亮丽,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文明的样子”在格尔木随处看得见、摸得着。
“现在各主干道的路口处,能看到红马甲的身影,有时候还能看到他们在捡垃圾,市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乱扔垃圾、横穿马路、车辆不礼让行人的现象越来越少,环境卫生变得越来越干净。”市民程敏霞说道。
格尔木市还依托文明实践中心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日、“公民道德宣传日”等集中宣讲活动,邀请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分享工作经验,讲述生活中的故事;组织开展第三届“格尔木好人”评选,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传递社会正能量。
长江源民族学校的学生们正在做广播体操。冯春梓 摄
文明之花朵朵开 春风化雨润无声
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在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里,不仅有琅琅的读书声,更有浸润人心的文明之风。
长江源民族学校提出“源头一滴水 世界一条江”的办学理念,并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创建。
学校不仅每学期都会开展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活动,每周还要组织一次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餐桌的评选活动,积极打造文明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文明从教、以德育人,树立先进典型。同时,学校还设置了“长江小卫队”环保课程、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藏诗歌课程、藏书法课程等品牌课程,以及“一心四全八阵地+民族团结”“小手拉大手、生活更美好”“雏鹰争章 实现梦想”等工作品牌,让文明之光照亮教育理想,让文明之花芬芳美丽校园。
长江源民族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进行汉字听写比赛。高晟寒 摄
“学校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不乱丢纸屑、垃圾,从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用文明用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学生白尕拉毛说。(采访报道组:高晟寒 钟奕 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