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动画再启新程-中国文明网
百年中国动画再启新程
发表时间:2024-01-2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体:
打印: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中国动画产业历经曲折,面临了各种挑战,也迎来了众多机遇。

  探索:荣耀开启

  中国动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那个时代的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充满好奇。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不断探索与尝试,手工绘制的黑白动画片及剪纸、木偶风格动画片是主要的风格。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开启了中国动画的辉煌与荣耀。

  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标志着中国动画片从无声到有声的进化,这也是中国动画一次质的飞跃。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极富民族特色。然而,由于当时受限于技术和资金,中国动画产业在国际舞台上还未崭露头角。

  1956年1月,《骄傲的将军》摄制组重新成立,决定将京剧的造型、色彩、表演、对白及音乐风格融入动画作品。动画设计对京剧表演的提炼运用趋于成熟,对角色性格的刻画十分精彩,中国动画的角色表演开始形成一种建立在传统戏剧表演上的独特风格,影片于同年11月摄制完成。

  1957年4月1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生产美术片的厂家,是中国摄制美术片的主要基地,拥有摄制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的创作和技术力量,包括剧本、动画、制作、摄影、作曲等一系列制作工序和器材设备。第一任厂长特伟提出了立厂厂训: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就此为中国动画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目标。

  1960年3月,上海美影厂开始进行水墨动画试验工作。随着水墨动画试验取得初步成功,上海美影厂开始组织全厂动画力量进行大规模试验,5月底,片长10分钟的《水墨动画片段》完成。至此,水墨动画的试验正式宣告成功。

  1961年2月,《小蝌蚪找妈妈》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1961年12月,由万籁鸣执导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上集)完成。上下集从筹备到完成历时4年有余,《大闹天宫》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动画民族化在剧作、造型、音乐、表演等方面的成熟。

  中国动画在上世纪50年代从上海美影厂正式成立开始走向成熟与辉煌,美术片《骄傲的将军》《九色鹿》《牧童》《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哪吒闹海》,剪纸片《渔童》《火童》,木偶片《阿凡提》《神笔马良》等优秀动画影片随之开始走向世界,并且获得诸多国际大奖,中国动画由此走上了辉煌的发展道路。然而,这种短暂的高峰时期随着时代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终结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动画加工片时代。

 冲击:格局打破

  1985年,随着外部环境及国家政策的变化,上海美影厂开始自负盈亏,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自谋出路。

  1985年5月1日,中、美、日合作的加工片开工仪式在上海宾馆启动,中国第一部动画加工片《小熊凯西》正式动工,打响了动画加工片时代的第一枪。由此,中国的动画加工片制作开始正式走向大规模发展的道路。外资动画公司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随着大量外资动画公司的进入,资金、技术和片源也涌入中国市场。在短短的20年间,中国动画的从业人员从几百人快速增加到几十万人。但在悬殊的工资待遇影响下,80%的主创人员离开上海美影厂,踏上了南下的火车。上海美影厂在竞争中开始走向低谷,国产动画陷入尴尬的境地。

  改革开放带来大量资金及文化交流,欧美动画产业在20世纪后期蓬勃发展,拥有强大的技术和制作团队。他们对造型、动作设计、制作过程的要求非常严谨、规范,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迪士尼、皮克斯和梦工厂等公司推出的动画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深刻影响了全球动画市场。

  日本动画的发展比中国动画发展晚了很多年,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动画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并且,动画、漫画的创作与产业紧密结合,最后变成国家的支柱产业——动漫产业。日本动画在制作过程中更多地使用了电影的镜头语言,大量的运动镜头使得动画效果变得紧张、刺激而丰富多彩。

  由于国产动画的低迷,中国市场在这一阶段基本上被欧美及日本动画、漫画占据,很多年轻人是看着欧美及日本动画片长大的。欧美及日本动画作品传播着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对中国年轻观众的文化认同产生了影响。这引发了对文化冲击的担忧,促使中国动画产业更加关注如何保持本土特色,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国内动画加工片市场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两块,一块以珠江三角洲——深圳、广州、珠海为根据地,比较著名的代表公司有深圳翡翠动画、深圳太平洋动画、深圳彩菱动画、深圳朝日动画、珠海驰胜动画等。还有一块以长江三角洲——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为根据地,其中苏州、无锡集中了一批台湾动画公司,代表公司有苏州鸿鹰动画公司、南京安利动画公司等。当时,在繁忙的上海至杭州的火车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接外包的动画从业人员往返穿梭。

  转折:创新发展

  进入21世纪,软件技术发展进入快车道,各种动画软件应运而生,沉寂多年的动画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上映,可以称为现代动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虽然故事仍有提升空间,但从造型到制作都有了很大进步。该片打破了传统约束,用传统人物讲述新故事是其特点,这也成为中国动画日后一段时间的主流。

  《哪吒之魔童降世》破纪录的票房和颠覆传统的造型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其故事脚本写得更加合理和精彩。这也证明了传统文化可以讲新的故事,只是提炼的元素和创作形式不同。从“大圣”到“哪吒”,传统故事重新成为动画制作的主流。

  时至今日,技术的发展不再是上世纪那种缓慢地推进,而是突飞猛进地进入元宇宙、人工智能时代,科技的发展彻底打开了动画创作和应用的空间。如果说,动画从二维时代进入三维时代是第一次革命的话,那么,现在开始的人工智能时代应该算作第二次革命。

  但是,纵观中国动画的发展史,技术永远是辅助部分,其可以改变动画的制作模式,拓展动画创作的空间和领域,却永远不可能替代动画本身。无论是二维、三维还是人工智能,都是服务于创作的一种手段,创作的关键还是文化。中国动画站在新的百年,如果想要在本土及全球夺得一席之地,还是要立足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民族的审美。

  展望未来,在新的经济及科技环境下,中国动画产业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坎坷历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需要不断创新和成长。中国动画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创作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展国际市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借助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创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在百年大变局下,中国动画将继续前行,为世界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黄惠忠/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动画专业教授)

【责任编辑:林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