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界吹起了“国潮”风,无论是在文旅、影视剧、综艺领域,还是短视频、游戏、动漫等领域,“国潮”均呈澎湃之势。出版领域亦是如此,涌现了一批“国潮”童书。那么,它们究竟“潮”在哪儿呢?我们注意到,“国潮”童书特点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儿童读物创作中,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向小读者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这一概念涵盖了以传统节日、经典故事、历史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系列图书。这些作品通过有创意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插图等手法,引导儿童在阅读中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国潮”童书的兴起并非偶然,它凝聚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创新的巧妙结合。这一类型童书成功地将传统文化元素注入儿童读物的创作中,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在小读者和家长中间传播开来。或许,正是这些生动有趣的“国潮”童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不断焕发独特的光芒。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孩子内心
“国潮”是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再创造,保留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符号和内容,让现代人更易理解和接受。“国潮”可以很丝滑地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植入孩子们潜意识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国潮”童书的主题可以很新奇。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京版梅尔杜蒙(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编辑杨超认为,当下的小读者有着十足的好奇心,拥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和优秀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追逐流行的心理。为满足小读者的这种心理,《中国神话故事》(北京出版社)以经典故事和高饱和度精美插画呈现,再搭配声情并茂的故事音频,让小读者在现代画风的审美熏陶下,视听兼备,将古老的故事熟记于心。《故宫奇谭》(北京出版社)采用富于幻想的故事框架,以惊险刺激的冒险闯关模式安排情节,把故宫里的建筑、文物、花草,以及二十四节气等天文、地理知识一一融入其中。“我认为‘国潮’童书需要‘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既要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审美提取出来融入包装上,更要在故事内核中融入酷、新鲜、趣味等元素的表达。”
“国潮”童书的主题也可以很宏大。孩子心中对国家和身份的认识,在年幼时期都是比较抽象的。《何以中国人》(电子工业出版社)通过比较全面的、系统的、具象化的知识,让读者了解自己的国家和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文明。该书责任编辑张冉认为,宏大的主题更需要细致的内容设计,“这几年童书市场涌现了很多优质的‘国潮’童书,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喜爱,这是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也代表着国内出版人、作者和设计团队的更高水准。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更走心的创意策划、更优质的内容和更具审美的艺术形式”。
宏大主题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重新加工解读。“甲骨文学校系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以中国历史为背景,涵盖商朝、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和明朝的历史知识。在形式上,结合了评书、话本、唐传奇等多种方式,多以短句书写故事,方便小读者理解传统文化。该书责编、爱心树童书编辑李奕周对它的特色进行补充:“就像雕塑家把原石打磨成艺术作品一样,对传统文化进行‘国潮’化的包装与表达,也是作家的一次艺术生成过程。传统文化是原材料,创想是‘打磨工具’,最终呈现出的就是‘国潮’童书。”
“国潮”童书的主题也可以很时尚。《丹青街》(少年儿童出版社)将丹青这种传统技艺、岭南文化,以及少年成长等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小读者能从其中领悟丹青艺术的妙趣和意境,感受丹青技艺的理念和价值,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而亲近和走进传统文化。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中心编辑叶蔚认为,“国潮”作为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的时尚潮流。“传统文化借助现代包装与表现方式,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创新形式赋能故事表达
打造“国潮”童书不仅要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加以内化,同时还要进行形式创新。少年儿童出版社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中心主任霍聃表示,传统文化“国潮”化方法有二:一是发现、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某种独特之美;二是结合现代传播规律,对它的美进行再创造,在创造时可以大刀阔斧,大胆改良,但不能让它失其本质。
讲述了农民画家张新英的创作故事的图画书《英子奶奶画画》(少年儿童出版社)就实现了独特内容的大胆创新。霍聃表示,该书书后的“英子奶奶绘画小课堂”对英子奶奶的真实人生故事,以及金山农民画中常见的创作手法进行了详细讲解,“这尤为方便小读者在读完艺术家的故事之后,爱上绘画艺术,走上艺术启蒙之路,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加以传承”。
“国潮”的创新也体现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传统文化互动立体书:书法》(未来出版社)以立体书的形式让书法重新出现在孩子们的眼中,回到孩子们的生活里,告诉他们自己所写文字的历史和美好,别具风格。该书通过丰富有趣的互动立体形式,介绍了汉字简史、毛笔书法的字体知识、书写常识,以及著名书法家的碑帖故事、历史趣闻等,激发孩子对练习书法的兴趣。《古人的智慧:天工开物立体书》(未来出版社)则以原著为依据,用讲故事的方法,搭配多重立体互动机关,讲述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25项传统技术。该书为孩子搭建阅读《天工开物》原著的桥梁,将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简单化,让他们如同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古人的生产和生活。
《古人的智慧:天工开物立体书》策划编辑郭晓宇认为,以立体书展示“国潮”有两点好处:首先,作品的形式用了可互动的立体书,更能直观展现一些平时见不到的事物,比单纯文字解释更容易被理解,也更有乐趣;其次,把“硬科普”内容融合了穿越故事,选取精华进行改编和故事化处理。
对此,乐乐趣儿童文学编辑部主编、《传统文化互动立体书:书法》策划编辑胡月表示赞同。她认为,好的“国潮”童书是真正能走进小读者的实际日常生活的,为他们所体验和感知的。“传统文化的‘根’长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我们日常所想、所做的都潜移默化地受传统文化影响,但可能我们并不自知。立体书的呈现形式能帮助孩子们更好感知传统文化。”
丰富细节提升阅读体验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插图设计能够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兴奋感,这是童书创作者们关注的重点,而“国潮”的丰富性让他们有了施展的空间。
《何以中国人》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华文明和文化,同时保持风格的统一,启用了经典复刻的萌趣风。用萌趣可爱的风格复刻了多个经典画作、传世文物和历代人物,比如《步辇图》《弈棋仕女图》《清明上河图》《野宴图》等。
《故宫奇谭》在图书之外增加了颜值价值兼备的精美小手册作为赠品,不仅将书中的神兽、二十四节气等知识点和形象悉数呈现,还增加了故宫热门打卡地,让小读者可以效仿故事前往故宫内进行一场实地冒险之旅。
《传统文化互动立体书:书法》中“阳陵虎符”一节,设计了两片虎符对接拼在一起,真实还原了虎符的使用场景。“《古人的智慧:天工开物立体书》”则设置了一名穿越时空的小主人公,他回到明朝体验《天工开物》中的技艺和发明,用故事串联知识,提升了阅读趣味性。
《丹青街》装帧设计极富巧思,封面及插画充满浓郁的中国风。此外牡丹折页可从左往右翻开,立体呈现,少女被遮掩的秀美面容也随之全部显露出来,配以典雅的中国风背景,清新脱俗。
而《英子奶奶画画》中,英子奶奶的原画放在绘本的生活场景里,形成了一幅幅小品,绘画从生活中来的意蕴,读者在一边读文一边看画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到。
“甲骨文学校系列”为了增加可玩性,编辑专门结合书中内容,设计出了历史知识大图、大宋飞行棋、兵马俑猫扑克牌、守护国宝大作战游戏卡、历史小剧场折纸游戏等多种赠品,丰富历史知识,提升产品特性。
“潮”后希望孩子更爱国
精心的背后,是创作者们的“私心”,那就是希望孩子们在享受潮流后,能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这片土地。
张冉表示:“《何以中国人》这套书的创作初衷就是希望小读者通过阅读,将自己和中华文明、传统文化建立一种更紧密的联系,让他们更具象地理解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比如我们都有着共同的身份特征、人生经历,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因地域不同各有所长又一脉相承,衣食富足的先人发展出了璀璨的艺术和文化,而创造这些成就的正是我们自己的祖先,是和我们同根同源的中国人。”
郭晓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小读者意识到我们的古人也曾真实生活在这片土地,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其中的智慧比我们认知里的要更伟大,“传统文化早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只有不断丰富对它们的认知,才能真正从骨子里认同并自信起来”。
而李奕周则希望小读者能亲近中国历史,感受到中国文化灵动的一面。“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好玩的历史细节,体会古人的生活乐趣,让历史不再陌生与遥远,而是像和久违的老朋友见面一般,会心一笑。”(记者 张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