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鉴馆藏 | 风筝《彩蝶》-中国文明网

云鉴馆藏 | 风筝《彩蝶》

发表时间:2024-04-01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了解一件作品的光阴故事,读懂一段珍贵的文化记忆。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文明之声·云鉴馆藏”系列专栏,和您一起走进美术馆,欣赏馆藏精品,感悟经典魅力。今天为您介绍中国美术馆经典馆藏作品《彩蝶》。

《彩蝶》哈魁明

风筝 103cm×118cm 1951年

中国美术馆藏

  风筝在我国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其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最早用于运载、通信等军事领域,大约唐、五代时期风筝逐渐转变成一种供人娱乐的技艺性很强的玩具,至北宋在民间普遍流行,明、清时放风筝成为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哈氏风筝是北京风筝的重要流派之一,被称作“风筝哈”,创始于清末,历经四代传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此件作品属于软翅类风筝,即翅膀上缘有竹条,下缘无竹条。软翅风筝按翅膀层次又可派生出单层、双层及多层软翅,主要扎制飞禽、昆虫等仿真类造型,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并以“活眼”(又称转眼,即眼睛的装置是活的,可以随风转动)装饰,其翅膀下缘为软边,放飞时在空中随风摇曳,更加适宜高空远观之效果。

  “风筝哈”的软翅风筝较之其他风筝流派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其翅膀向上、向外翘起,膀尖骨架弯曲部分弧度加大,这样的设计可以加大风筝翅膀的受风面,使其在放飞时不会因为风力过大而导致翅膀下垂,增强了软翅风筝抵抗强风的能力,从而提高放飞性能。哈氏风筝另一特点是色彩丰富,画工精致。这件作品采用对称构图,蝴蝶翅膀由多层连续图案组成,勾勒细腻,细节处运用了哈氏风筝所特有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绘画技法“秃笔丝毛”,即用修剪成秃笔状的笔尖擦绘出鸟类羽毛或动物茸毛,使之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写实效果。(供稿:中国美术馆 作者:刘莹)

【责任编辑:林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