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儿童救亡剧团铜徽章 | 云鉴馆藏-中国文明网

厦门儿童救亡剧团铜徽章 | 云鉴馆藏

发表时间:2024-08-16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中国文明网“文明之声·云鉴馆藏”专栏邀您走进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主题场馆,与广大青少年学生一起“云鉴”红色馆藏,汲取奋进力量。今天为您介绍厦门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厦门儿童救亡剧团铜徽章。

  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这枚略带锈蚀的徽章是珍贵的国家三级文物,现藏厦门市博物馆。它来自在抗日战争初期闻名海内外的“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简称“厦儿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寇侵略。在厦门有30多名热血少年,在中共厦门工委的直接领导下,组成儿童救亡剧团,他们白天在街头高唱抗战歌曲,为抗日将士募集钱粮,晚上在剧场演出,为民众加油鼓劲。他们的救亡宣传活动成绩斐然,后来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儿童剧团”之一。

  1938年,为了争取海外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厦儿团”被派往南洋,去各地演出募集抗战资金,他们首先从漳州前往到广州,边走边唱,边走边演,一路上宣传抗战。他们到达广州时在广州引起社会轰动,在广州负责抗战宣传工作的邓颖超同志亲切接见了“厦儿团”全体成员并合影留念。

  后来,“厦儿团”从广州前往香港、越南、柬埔寨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和募捐,两年间辗转20多个城市,演出数百场,最终带着募捐到的五大卡车药品、衣物和10多万外币返回祖国,有力地支持了祖国的抗战。他们身上的肩章和徽章成了荣誉的象征。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厦儿团”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厦儿团”在1941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停止了活动,但“厦儿团”的领导者和团员们,在中国革命烘炉的锻炼和考验中继续成长,有一些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厦儿团”团员分布在北京、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不少团员成为演员和导演,有的还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关的骨干人员,继续为革命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林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