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这段时间,出版界推出一批主题图书,深情追忆这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这些图书主题鲜明、史料珍贵、内容翔实,既有学术专著、普及读物,也有文学作品、日历画册,兼具思想高度、艺术深度和情感温度。
言出有据 论从史出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集(一九二五——一九四九年)》,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新中国成立前邓小平同志文稿共207篇90余万字,包括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报告、谈话、文章、电报、书信、命令、题词等,是对《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
缅怀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深入学习邓小平改革思想,对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共党史出版社策划了《邓小平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书。书中收录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曲青山的11篇文章。文章围绕邓小平同志的哲学思想、改革思想、共同富裕思想、党建理论、民族理论等,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阐释。该书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深入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生平和思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内外形势,充分发挥以史鉴今的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对邓小平理论多方面的深入阐释,总结了学习实践的方法论;坚持思想性与可读性相结合,通过通俗易懂的阐述和历史照片,使人可感可知。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是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高屹从事邓小平著作编辑和生平思想研究取得的成果,自1999年8月第一版出版以来,几经修订再版。今年出版的《历史选择了邓小平(增订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和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增补和修订,总增订量超过35%,由人民出版社与武汉出版社联合出版。全书集思想性和可读性、理论性和通俗性于一体,通过50多万字及近百幅珍贵图片,详尽阐述了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崇高鲜明的精神风范。在作者笔下,一位影响历史发展轨迹、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开创一个崭新时代的伟人邓小平跃然纸上。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责任编辑之一何小敏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说,在该书编辑过程中,责编对书稿中的所有引文逐字逐句进行核对,不仅参考《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及相关文件,而且多次前往图书馆查找当年报纸,对相关事件逐一核实。高屹与责编谈到创作经历时表示,创作要靠史实说话,要“言出有据”“论从史出”。“这本书的特点是按照他老人家的风格来创作,那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史料出发,告诉读者一段真实的历史。”
上草原,赴西北;视察陕、川、鄂、豫;下苏杭,看上海,上东北……作为一部全面、系统反映邓小平同志视察活动的原创纪实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邓小平视察纪实》以编年体的形式全面记述了1956年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到1994年期间视察全国的主要活动,较好地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制定的经过、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并反映出来。该书作者之一刘金田曾任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关文献的编辑和研究工作。作者在每个年份列出提要式目录和主题词,使内容一目了然,为读者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和生平提供了一份参考读物。
史论结合 以情动人
正如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邓小平研究专家闫建琪所说,推出一批缅怀学习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图书,不仅有纪念意义,而且对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精神动力也很有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陈晋撰写的《为什么是邓小平》。作者在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邓小平6种精神风范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对邓小平同志的人民情怀、精神境界、博大胸襟、睿智敏锐、坚韧果敢、朴素无华等主体特点,作了更加深入的挖掘,从12个视角梳理归纳出了邓小平同志独有的革命经历、举重若轻的行事风格、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实事求是的一贯风格、善抓机遇的决断风格等鲜明特质,给予令人信服的解读和评述。这种解读不是孤立地颂扬邓小平同志,而是把邓小平与毛泽东联系起来、与伟大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紧密联系起来、与风云变幻的时代紧密联系起来。全书史料扎实,注重史料挖掘与史实考证,是一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党史学术普及读本。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后,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根本问题进行了阐述。理论界将这些重要谈话与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为“北方谈话”。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北方谈话:邓小平在1978》以丰富的史料支撑和历史纵深的理论分析,介绍了1978年前后邓小平同志的所思、所见和所想,多角度刻画了邓小平同志政治上的远见卓识、生活中的亲切和善、身处逆境时的从容不迫。作品多以对话形式呈现,其间插叙相关回忆,清新好读,在结构上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贯通,既层层递进又多角度切变;在内容上,表明了邓小平理论的前瞻性与科学性,是党史研究的重要切口。
如何策划适合大众阅读的选题,更好发挥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中共党史出版社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文物故事》围绕主题选取体现邓小平同志一生为人民奋斗、为人民服务的业绩和精神的50件文物,讲述文物串联起的邓小平同志的非凡人生。
三环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小平小道》是以邓小平同志下放江西劳动3年又4个月的特殊经历为题材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三环出版社总编辑张秋林向记者介绍该书选题策划缘起时说,2018年,他读到江西省委原常委、江西省原副省长朱虹发表的《为什么说小平小道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一文,其新颖独特的视角、首开先河的定位、翔实深厚的论据使他眼前一亮。2023年,张秋林和朱虹一道参加“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双方商定将文章扩展成一部专著,作为对伟人的纪念。
“小平小道”是江西的红色资源,为了争取更多支持、共同打造精品,张秋林致电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长熊炽,商量联合出版事宜,熊炽也为这个选题叫好。于是,两家出版社成立了《小平小道》编辑团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策划创作、编辑出版流程。张秋林带领编辑团队数次拜访作者朱虹,从大纲制定、材料选取、人物刻画到每一张配图,多次和作者沟通,多次组织内部讨论会,共同打磨书稿内容。编辑团队4次到小平小道陈列馆进行实地采风,拍摄了书中大部分照片。编辑团队还邀请著名油画家王勇创作油画作品作为图书封面,希望为读者呈现出一本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图书。
深挖细节 生动刻画
一张照片、一个瞬间,一则故事、一段人生。江苏人民出版社《邓小平:照片背后的故事》以115张照片展现邓小平同志从青年时期赴法求学到毅然参加革命战争再到发表北方谈话、南方谈话等人生阶段的重要时刻,115段故事演绎邓小平同志久经考验三起三落的传奇人生。该书作者刘金田深挖历史细节,刻画了邓小平同志信念坚定的崇高品格、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以及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日历画册《小平,您好:366天的怀念》以邓小平同志的照片、手迹、书信、题词等为主要内容,通过丰富的图像资料和精练的文字解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信念坚定、胸襟广阔、生活朴实、平易近人的可亲可敬的领袖形象。2024年是闰年,画册巧妙地借助日期的对应关系,带领读者更加切近地感受邓小平同志所经历的历史时刻,用366幅作品传达对伟人366天的怀念。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央编译出版社重新整理影印推出创刊于1922年8月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少年》同名图书,原汁原味地呈现这一进步刊物的样貌。该书责任编辑刘嘉介绍说,该刊除了在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还承担了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的重要任务。1923年6月,邓小平同志参加《少年》杂志的编辑工作,负责刻蜡版和油印,并用本名和化名发表文章,因刻字工整、印刷清晰、装订简雅,被大家称为“油印博士”。此次推出《少年》一书,读者不但可以从中获取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能够沿着早期中国学生在欧洲留下的红色足迹,汲取精神力量。
记者了解到,今年出版界还将陆续推出一批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