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不仅是教育学子、传承文化的场所,也是学术研究和知识交流的中心。宋代浙江、江西、福建书院数量居前三位,福建又以南平居多,是创建书院数量最多、集中程度最高、办学质量最好、社会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称“中国古代大学城”。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探寻书院文化脉络,修复书院文化遗存,深挖书院文化价值,开辟“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朱子文化研学之旅”,推动海峡两岸书院文化交流走深走常,南平市书院文化品牌越打越响。
一、坚持“保护”为先,夯实书院文化振兴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因此,加强对书院遗存的保护是弘扬书院文化的前提和底线。
探清书院底数
“对南平市古代书院的调查普查工作是从2016年开始启动,我们是边摸底、边造册、边保护,决心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丰厚‘家底’盘清,让书院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南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武夷精舍。孙开彦 摄
8年来,南平市推动武夷精舍、兴贤书院、游定夫书院等3所书院成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亭书院石牌坊等19处书院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6所书院和遗址列入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此间,民间书院亦蓬勃兴起,出现了五夫同文书院、莒口石庵书院等民建、民用、民养的书院,成为当代社会教育的一种补充。
守好书院遗存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2024年2月15日,位于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的寒泉精舍文化园正式开园。园区内,人头攒动,书香意浓,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朗读着印在墙上的《紫阳朱子家训》。
据悉,修复后的寒泉精舍文化园总占地面积达2700平方米,建设有寒泉精舍、敬萱堂、仪门、门卫房等建筑及配套绿化景观,结合应用了现代技术构建情境,重现朱子所处时期——宋代的生活场景。
寒泉精舍。吴大灼 摄
寒泉精舍的修复建设仅是南平市古书院修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持续筑牢书院文化传承的基础,南平市重建寒泉精舍等7所书院,修复延平游定夫书院等14所书院,新建武夷学院朱子书院。建设考亭书院清邃阁建本展览馆,展示建本源起、古籍雕版等,还原“前店后厂”刻书场景,改造提升考亭书院燕居堂等,借助沙盘、投影再现古代建阳书院林立景象。
厘清书院脉络
2024年10月14日,《弦诵悠长——南平书院古今》书籍首发会在考亭书院举行。该书内容涵盖了南平市10个县(市、区)31所书院的历史与现状,融资料考据、学术研究、历史纪录、价值挖掘、现状描摹于一体,是南平市迄今为止关于地方书院古今状况最完整的一部著作。
考亭书院 黄杰敏 摄
近年来,南平市深入挖掘南宋时期南平作为福建书院文化中心的历史底蕴,依托寒泉精舍、云谷晦庵草堂等古书院文化资源,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以传统文化、书院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文化丛书,目前已编辑出版《建阳书院考》《弦诵悠长——南平书院古今》等书籍。
为提升书院文化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性,2021年12月,南平市成立考亭书院学术委员会,并礼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存山研究员为首届考亭书院院长。
二、坚持“传承”为本,立稳书院文化振兴的梁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深入研究阐释
斯人已矣,弦歌不辍。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考亭书院是其讲学终老之地,完成了理学思想最后体系的建构,建构了以理为中心的新儒学,闽北得以获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
2021年12月,南平市联合中国社科院举办首届考亭论坛,多维阐发朱子学的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每年一届的考亭论坛将持续深入开展朱子文化、书院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端理论研究。
首届武夷论坛在福建南平举行 陈艳 摄
2024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学院又在武夷精舍联合举办首届武夷论坛,一百多位享誉全球的专家学者莅会研讨。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学院三方共同签订《联合共建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合作协议》,成立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将以“一论坛、一讲坛、一课堂”为主要形式,长期开展中华文明与武夷文化、书院文化的研究。
深化传播交流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学生齐诵《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琅琅书声中,由南平市人民政府、建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明理崇德,尊师尚学——‘朱子故里·理学圣地’2024’朱子敬师礼”活动在考亭书院圆满落幕。
学生们齐诵《白鹿洞书院揭示》。 江洁 摄
2015年以来,南平市以书院为依托恢复完善“朱子四礼”(朱子成年礼、朱子敬师礼、朱子婚礼、朱子祭祀礼),全市书院共举办“朱子四礼”200余场次。同时,依托考亭书院,举行朱子祭祀大典,开展文化交流和研学培训,将考亭书院打造成传承弘扬书院文化的主阵地和联系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桥梁纽带。
2023年以来,开展《北孔南朱与中国文化》《考亭书院的历史地位及影响》等系列讲座21场,推出《考亭书院重建记》等“微宣讲”视频12个,覆盖人群超2万人次。《大儒朱熹——走进朱子公益大型交响咏诵会》在北京成功演出,受到海内外人士广泛好评。
深植书香文化
“我阅读的启蒙老师是小学语文老师,他要求我们每周读一本书,并要写读书心得,阅读的习惯正是从那时开始养成……”《中国作家》原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在2024年南平市全民阅读读书月活动上分享了他阅读书籍的故事,并鼓励在座的师生勤于阅读,多读好书。
近年来,南平市大力弘扬书院文化,全力打造“书香南平”城市品牌,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全民阅读建设新时代书香南平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推广“公办、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4种公益书吧创办模式,中心城区已建成覆盖城乡的48个公益书吧(含12个共享空间),日均接待读者近1000人,年接待超40万人次,真正“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花海公益书吧 吴大灼 摄
2024年7月,“花海公益书吧”获评“福建省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建本之乡’——全民阅读构建体系构建项目” 被中央宣传部评为2022—2023年度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项目。
三、坚持“活化”为用,激发书院文化振兴的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将书院文化与两岸交流深度融合
“人格的崇高,万世受景仰,道德的感召,心灵永向往,指引我们从八方分殊之处走来,走在朱子之路上……”2024年7月16日,一首《走在朱子之路上》,唱响考亭书院。
第17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的营员们跟随着朱熹的脚步,首站即来到南平市建阳区考亭书院。17年来,由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发起的“朱子之路”研习营累计有3万多海内外人士参加,而考亭书院是必走的点。
第17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开营仪式上学员们诵读朱子家训
长期以来,南平市以两岸同根同源的书院文化为载体,先后在考亭书院举办七届“海峡两岸书院论坛”,两岸学者就书院历史、现状、功能、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增进文化认同,促进心灵契合。目前,建阳考亭书院已与台北阳明书院签订合作意向,闽台18家书院携手成立海峡两岸书院联盟,将持续推动两岸书院文化深入交流合作。
将书院文化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今,南平的“书院之旅”已经成为许多本地家庭出游的新选择、新时尚。
近年来,南平市积极探索朱子文化、书院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开辟“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朱子文化研学之旅”,以五夫兴贤书院、屏山书院遗址,建阳考亭书院、寒泉精舍等核心书院为基地,充分挖掘“程门立雪”典故、魏挟之“长滩社仓”等历史,完善游酢陵园、游酢文化广场、庸山书院、玉田书院等基础设施,开展多元化、沉浸式文化体验,引导人们用足迹感受书院文化。
同时,在考亭书院、考亭古街,打造书院文化集中展示区,投资3.6亿元,收集古建筑100余栋,打造武夷·梦华录,编排全天实景演出20场次,再现书院兴盛时期的宋代场景,形成宋文化展示区、古韵体验打卡地。两年多来,以考亭书院为核心的研学路线,举办各类研学、培训活动86场,体验人次超2.5万。
将书院文化与数字AI创新融合
“如何理解‘存天理,灭人欲’的真意?”一名游客向朱子AI数智人提问。
“天理者,宇宙之根本法则,自然之理也。人欲者,私欲也,过度之欲望也。存天理,乃是顺应自然之道,遵循宇宙之规律;灭人欲则是克制私欲,摒弃过度之欲望,以达至内心的平和与清明,此非禁锢人之自由,而是引导人向善。”朱子AI数智人清晰地回答。
2024年朱子文化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朱子书房揭牌。张梦媛 摄
这是发生在考亭书院朱子书房里的一幕人机对话场面。朱子AI数智人实现了朱子形象与声音的“复活”,让大家可以与先贤进行跨时空对话,感受朱子的思想、智慧与情感。
近年来,南平市着力推动书院文化与数字AI深度融合,新修建、修复的考亭书院、寒泉精舍、和平书院等场所,全都设置交互式体验大屏、AI复原图像和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空间,让“古书院”焕发出“新活力”。
时光流转,曾经气势恢宏的古代书院虽已变成历史遗存,但书院文化的影响却穿透古今、历久弥新。近年来,南平市持续加大力度保护、传承、活化书院文化,让书院文脉得以赓续,向善之风、崇文之风、奋进之风日益兴盛。(供稿:福建省委文明办 南平市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