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丰富内涵,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文明之声”专栏,为您选读作家铁流的纪实文学作品《靠山》。该书全景式地展现了革命年代尤其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让我们重温党史感人故事,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激发接续奋斗力量。
今天与您继续分享纪实文学作品《靠山》中“战地的孩子们”的故事。从1939年开始,日军对沂蒙山的“扫荡”越来越密集,朱瑞正和王换于商量,为了安全,把孩子们都分散到各村庄去。
从1939年开始,日军对沂蒙山的“扫荡”越来越密集,重重的苦难让这片大地上的人们越来越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八路军第一纵队和《大众日报》又送来了几十个孩子,政府虽然给每一个孩子都有定量的粮补,可杯水车薪,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于家所出,于家的日子变得日渐艰难。
这天,王换于看了一眼悬在房梁上的那个大柳条篮子,又看看于泮,小心翼翼地说:“他爹,亲戚家和乡亲们家都借遍了,他们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一大堆嘴等着,咱就救救急吧,要不孩子就该喝西北风了。”那大柳条篮子里,放着一袋子的麦种,种子是神农所赐之物,千百年来被一代又一代的种田人奉为神物,即使家中断了食物也万万不能动了此念。王换于虽为内当家,可这位出生在清朝末年的女人,骨子里很传统,在她内心深处,她还是把于泮尊为当家人。于泮听了王换于的话,狠狠瞪了王换于一眼,说道:“老娘们,你吃豹子胆了?你还敢打这些种子的主意?告诉你,墙上挂门帘,没门!我不能让祖宗们戳我的脊梁骨。”
秋夜虫声渐稀,屋内屋外显得尤为宁静,坐在炕上的于泮背靠着墙壁不停地吸着烟,这个朴实的庄稼汉心里这会儿翻江倒海一般。第二天一大早,刚醒来的王换于就看到炕头上有一个袋子,袋子口是用细密的麻绳封着的,不是平日里用绳子绑着那种,这就是那袋子麦种。王换于眼睛湿润了,自言自语道:“可真是难为这老东西了!”
战争并没有让孩子的天性褪去,院子里已经有他们的嬉闹声了,紧跟着是牛羊叫,还有一声声的鸡鸣犬吠,东辛庄新的一天又在喧嚣中开始了。于泮站在山头上眺望着远处,他正盼着自己那头被日军牵走的大花牯,说不定忽然会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呢。
院子里,朱瑞正和王换于商量,为了安全,把孩子们都分散到各村庄去。是呀,几十个孩子目标太大了。前些日子,村里的刘二流子还满街上嚷,说于老婆子为了讨好共产党,把这么多八路军的孩子圈在咱东辛庄,是不顾全村老少爷们的死活了。接着连续几夜,于家的院子里就让人扔了不少石头。王换于顾不上这些,陈洪良要出去骂几嗓子,王换于不让,说:“没做亏心事,咱不怕鬼敲门。”倒是刘腊梅泼辣,赶到刘二流子家,一脚就把刘二流子踹了个狗吃屎。
中午,王换于和张淑贞跑了十几个村庄,终于联系好了人家,没过几日,学翠、淑贞,学荣、淑琴各一组,陆续把孩子都送了出去,还剩下的十个孩子,大都是身体虚弱和幼小的。淑贞和洪良都还奶着自己孩子,一个叫山山,一个叫水水。婆婆王换于嘱咐她们:“老大家、老二家,你们记着,咱自己的孩子欠一口没啥,可得把八路军的孩子喂好了,奶头先往他们嘴里塞,细粮先给他们吃。他们的爹娘为了咱们老百姓不在身边,咱们就更不能亏欠了他们的亲骨肉。”小名叫疆场和征战的孩子,是八路军第一纵队送来的,父母都已经牺牲,孩子也就是几个月大,用王换于的话说,都瘦得两根筋挑了个小脑袋。开始,淑贞和洪良都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八路军的孩子抱在怀里一起喂,一人一个奶头,洪良还说笑:“一棵树上两个梨,孩子见了就撒急。”可这样哪个都吃不饱,孩子吮着奶头不松口,可又吸不出,急得哇哇大哭,哭几声后接着再吸,嘴咂巴得很响。淑贞怀里的孩子也哭了起来,王换于听到哭声,忙不迭地跑了过来:“这是咋了?”淑贞道:“娘,两个孩子一人一个奶头都吃不饱。”洪良说:“逮着就不松口了,可身上就这点奶水怎么也不够两个小崽子吃的呀!”王换于一时怔在那里,最后道:“你们两个先让疆场和征战吃,咱们的娃放在后面。”妯娌俩遵从婆婆的话,等疆场和征战吃饱了,再喂山山、水水,可两个孩子再怎么使劲,咂巴出来的都是血水。淑贞喂疆场时,山山躺在一旁哭断了肠,洪良不忍心,说:“嫂子,你中间就不能奶山山一口啊?”淑贞眼里含着泪,低头一声不语。洪良看不过,解开扣子就要喂山山。淑贞眼一瞪:“你一会还要喂征战和水水呢!”到了洪良喂征战时,水水也饿得直哭,淑贞像洪良一样不忍心了,说:“就给水水吃一口吧。”洪良也低头不语,眼泪落在了征战的脸上。于泮听两个孙子哭得揪心,又没法进去吩咐儿媳妇,站在院子直跺脚。他悄悄对王换于说:“你这个老娘们可真能忍,你去告诉老大家、老二家,让她们给我孙子吃几口。”
王换于听了往前走了几步,又退了回来,最后干脆出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