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丰富内涵,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文明之声”专栏,为您选读作家铁流的纪实文学作品《靠山》。该书全景式地展现了革命年代尤其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让我们重温党史感人故事,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激发接续奋斗力量。
今天与您继续分享纪实文学作品《靠山》中“风雪路上”的故事。18岁的朱永兰要连夜去前线送粮食了,还发着高烧的刘秀生说:“永兰,我还是要去,发点烧算什么?庄稼人还在乎这个?只要两个眼没瞎就行,再说跟着你们走,我还能翻到沟里去?”
在通往陈家庄的路上,就有几十万支前民众,他们身着各种各样的服装,操着南腔北调。队伍中有的肩背,有的扛着,有的挑着,或推着独轮车,或骡马驮,或吆喝着牛车,还有来回穿梭的担架队,像潮水一般涌向前方。陈毅司令员正打马向前,看着滚滚向前的民众,不禁诗兴大发,随口吟道: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
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担架队,几夜不睡,
稳步轻行问伤痛:
同志带花最高贵,
疼痛可减退?
唐和恩的小竹棍上有一处地名叫濉溪口(现属于安徽濉溪县),他在旁边特地表明“飞机炸”。这段时间,也真是前线需要粮量最大,也最急的时候。江苏宿迁县(现为宿迁市)大兴区姊妹团团长朱永兰接到送粮任务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她急急赶回家中,对父亲朱寿全说:“爹,我们要去前线送粮食了,夜里就走,你给我把车子收拾一下。”朱寿全问:“远程还是短程?”永兰道:“得好几天的行程呢。”朱寿全看看女儿道:“你一个女娃能行?”永兰喝了口水说:“在家里我也推过车子,咋就不行?前线急需粮食,现在还分什么男女?”
朱寿全知道女儿的脾气,说一不二,他张张嘴,没说出什么来,就到一边给永兰收拾车子了。
朱永兰这年才18岁,身材高挑,面庞姣好,生了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是十里八乡的好姑娘,朱寿全很是自豪。朱寿全之所以对女儿格外疼爱,是因为妻子去世早,永兰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那一年,永兰的母亲正在地里劳作,被日军的飞机炸死在地头上,当时永兰才9岁。共产党的队伍到了大兴后,从没进过学堂的永兰在识字班里学到了文化。她能说能干胆子也大,常给村里的穷人打抱不平,连村里的地主都惧她三分。有一次地主对朱寿全说:“你一个老实人,怎么就养了这么个张牙舞爪的丫头呢?!”
永兰15岁就当上了大兴乡姊妹团的团长,她带着姐妹经常到各村发动妇女支前,认识了周大专村的青年周德立。周德立一米八高的大个子,是村里的民兵,曾打死过两个鬼子。他喜欢永兰,常常在她眼前晃荡。周大专村的妇救会会长笑着对永兰说:“看这小子对你有意思。”永兰听了,没说什么,只是咯咯地笑。永兰的朱专村离周德立的村不远,有时周德立就借口找永兰谈工作,一来二去,永兰对身材挺拔的周德立有了好感。周德立见火候到了,就托妇救会会长去提亲。永兰说:“现在男女老少都忙着革命,他急什么?他应该报名参军打老蒋。”周德立早就有当兵的想法,听了永兰的话,一跺脚就到队伍上去了。永兰在向前线送粮的路上,周德立正在东北的战场上呢!
朱寿全收拾好了独轮车,永兰也找出了几双鞋子,说:“这雪天泥地的,得多带几双鞋。”朱寿全看看女儿,突然道:“我也跟你们去。”永兰说:“您就不用去了,中队长说人数足够了!”朱寿全道:“这样的天气人越多越好,我年纪四十多了,可力气还够用的。”正说着,村里的刘秀生来了,一进门就道:“永兰,我还是要去,发点烧算什么?庄稼人还在乎这个?说什么我也得去,咱们这一片的人都分在你这个小队了,你是小队长,我就找你。”永兰说:“你还有眼病,咱们多是走夜路,你能行?”刘秀生急忙说:“只要两个眼没瞎就行,再说跟着你们走,我还能翻到沟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