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首先想跟雷书记聊一聊,您做教师工作多少年了?
雷鸣:我进入教师行当已经23年了。
记者:当时为什么选择教育工作呢?
雷鸣:我想这可能和我的家庭有关系,因为我的母亲就是一名教师,从小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当中长大,对教师这个职业非常热爱,所以在毕业的时候就首选做一名教师,而且很幸运地就留在了天津大学。
记者:您也是天津大学的学生?
雷鸣:是的是的。能留到学校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感到非常幸福和幸运。
记者:您如何理解“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呢?
雷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的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关键是教师,所以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但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如何做人和做事等等。
记者:天津大学历史特别悠久,前身是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改革开放四十年,天津大学取得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有很多的变化。那么这个过程中,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雷鸣:您这个问题非常得好。应该说回顾学校123年的办学历程,学校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这所学校成立之初正是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兴学救国、兴学强国是这所大学的精神原始,也是当时一大批陆陆续续诞生的中国高校所遵循和追求的最重要的精神。
应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学校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无论是校容校貌、师资队伍还是科研条件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学校启动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说我们的新工科,我们的2030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等等,学校事业发展确实迎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也许我们的校址几经变迁,我们的教师几经更迭,学生也是来来往往,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大学的精神、大学兴学强国的初心、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以及矢志创新的追求是始终不变的。所以我想变化当中,也蕴含着不变,这两种是相辅相成的。
记者:融为一体的。就像我们天津大学的校徽一样。
雷鸣:对。
记者:校徽是不变的,但是我们大学的内涵是不断升级的。
雷鸣:对。其实我们这个校徽它的里面用了“北洋”这两个字,寓意着它是从北洋大学脱胎而产生的,1895年建立,之后建成了天津大学。在这个过程当中,“实事求是”的校训是从1914年、1915年,我们的老校长赵天麟总结办学20年的历史,办一所理工科的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从我们的实际当中去追寻真理,追寻科学的发展规律。
记者: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天津大学又有一个好消息,被中央文明委评选表彰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之一,我想这个荣誉应该是来之不易的。
雷鸣:是的。
记者:我们在“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给我们介绍一下。
雷鸣:去年我们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校园”,这个荣誉对于我们全体师生和校友来说,都是一份非常沉甸甸的荣誉。文明校园创建,还有一些根本的遵循,比如说办大学要办什么?最核心的还是立德树人。现在强调的“六个好”,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否把学生放到最核心的位置,在整个办学环境的构建过程当中,他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成长,这是这些年我们特别坚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导向。在办学当中,学生的获得感、学生的成长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同时,在创建过程当中,我们知道一所大学还有很多其他的任务,要有科研,要有很多的学术活动。所以这些年围绕着国家的重大需求,也围绕着世界的科技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天津大学在不断地调整学科布局,不断地去考虑和设计新的科研项目,应该说成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知道教师是关键,所以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我们学校这些年来最最重要的,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所以在这方面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对师德师风的理解——即“十六个字”的建设目标,希望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忠诚不倦,一定要围绕着党的教育方针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同时要求业务精湛,要有好的科研,同时又能把好的科研带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我们的这种科技前沿是什么。还要求一个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一定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所以叫挚爱学生。更重要的一点是,率先垂范,通过我们的行为,通过一些实际的行动,来影响和带动我们的学生。
这十六个字,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统一”,强调的“四有”教师,实际上都是一脉相承的。
记者:这些点点滴滴相当于是我们这块含金量很高的荣誉的核心。
雷鸣:谢谢。
记者:我在您的个人微博上看到您发的一组图片,应该也是天津大学一个著名的传统了,每年的海棠季的时候,会把师生的手稿、笔记作业拿来做一个展览,这个展览办了多少年了?
雷鸣:应该是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举办“做天大精神的另一种写法”活动。120多年的大学肯定是有自己的特色,因为我们是一个理工科见长的学校,特别强调的是严谨、认真扎实的学风和教风,最终形成好的校风。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有一些物化的东西可以去承载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学生和教师真的都是深深被打动,虽然我们很多的表达方式可能过去是用毛笔,后来用钢笔,现在可能是用电脑,但是这种专注认真的工作态度,要体现在我们学习的点点滴滴当中。所以我们从2012年开始,在办海棠季的过程当中办展览。海棠季是一个重要的学校和社会交流的开放日活动,每到4月份,天津大学老校区大概有将近2000株的海棠盛放,那段时间学校很美。
记者:是开放的?
雷鸣:对,是开放的,有一周的时间向市民,向所有愿意到学校来看的人开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开放我们的实验室,也开放我们的校史馆,也搞很多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我们的市民、中学生都来体验。在参观校史馆的时候,很多的学生对我们的笔记作业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我们是2014年开始,持续在推好笔记、好作业、好设计等这样一些展览。看到今天的大学生,还依旧在传承着一百多年前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我们在想,今天我们所书写的笔记是我们未来人的历史。
记者:留下的可能是笔记,是手稿,但是传承的是天大精神。
雷鸣:对,是这样的。
记者:天津大学是理工类的一流院校。请问,天大的学生需要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雷鸣:其实我想首先还是一个一般性的要求,大家要按照国家的培养要求,大家要努力学习,要全面发展,我们要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这是很重要的。对于天津大学而言,我们在一百多年前,当时我们老校长就提出来了,叫“形上形下、达材成德”,这是对我们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能够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同时还要学会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为谁而学习。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对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又做了进一步的修订,除了形上形下、达材成德之外,我们还要求我们学生一定要有家国情怀。
记者:家国情怀?
雷鸣:对,家国情怀是一个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另外一种表达,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在学校的章程制定的时候,把它固化下来了,这是天津大学人才培养最重要的规格。
记者:结合了新时代的要求。
雷鸣: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特别强调,我们学生除了学习这些理工科的自然科学知识之外,很重要的一点,他们还是要理解中国,同时要熟悉这个世界。所以这些年我们也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美育、体育、跨国的国际交往能力等等方面,我们都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条件,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学习机会。前两天我们校长就带队到深圳很多企业,像华为、腾讯等等去做调研,他们对天大学生的评价是,非常务实,非常勤奋,在工作当中稳扎稳打,所以他们的工作成效是非常显著的。比如说在华为,大概有1600个校友,他们都做着研发等非常重要的工作。企业给的评价就是,这些工作给到他们放心。所以我想没有比“放心”这两个字更好的评价了。在我们整个创新的过程当中,其实还是需要能够十年磨一剑、扎扎实实地做相关的工作。很多的教师和学生也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践行着他们的追求。
记者:而且我们的老校长吴咏诗也曾经说过,办大学就是办氛围。
雷鸣:对。
记者:我们120多年凝心聚气沉淀下来了的这种文化底蕴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雷鸣:对,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坚守。是能够影响我们一代一代的学人不断去追求的一种最重要的精神动力。
记者:如何传承呢?
雷鸣:如何传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但是它又一定要体现在我们所有的工作细节当中。一方面,这些年来天津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是非常重视的,这种文化一定要形成文化习惯。比如说严谨治学的校风,我们真刀实枪做我们的毕业设计。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对青年教师加以培养,比如说在很多的师生互动方面,良好的导学关系的构建方面,实际上我们都在做着这样一些工作。除此之外,这些年通过我们的师德建设工程,把很多老先生,老专家的故事挖掘整理出来。我们有一个学者档案计划,就是把很多的先生的默默无闻的、感人的故事挖掘整理出来,所以我们也是持续地在做这样一个校园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个氛围就是体现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当中。
记者: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天津大学有什么好的做法吗?
雷鸣:教师的水平确实是决定大学的办学水平,应该说多年来,天津大学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我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一项任务。我们在1895年成立这个学校的时候,当时第一份中国大学的章程上面就明确了大学办学当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第一个就是延揽人才,第二个是招收优秀的学生。当时就在章程当中非常明确地把它写出来了,历代的掌校人都把能够邀请到最优秀的教师作为他的首要职责。改革开放四十年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平台和条件,能够为我们的青年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一方面很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我们天大成立了教师工作部,下面有一个教师发展的中心,在这里面为所有的教职员工提供全职业生涯周期各个不同阶段的培训,包括教学方面的,科研方面的,国际交流方面的,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方面的,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等等各种各样的培训,我想这个非常重要。
记者:其实也是通过我们给老师的实践机会,传达了一种让他们不忘初心,不忘当初我们选择的教师这个职业。
雷鸣:教师的神圣使命一定和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我想这是我们必须要通过创造机会,带给我们青年教师的。我们通过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才能够让中国的发展诉求在他们的身上慢慢得到体现,我们的大学发展的这样一种期待在他们的身上能够得到实现。
记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雷鸣:没错,是的。
记者:马上要到9月份了,9月份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在这里提前祝您节日快乐。
雷鸣:谢谢你。
记者:又有一批满怀着憧憬的年轻人要步入我们大学的校门,今天想请您在这里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说几句。
雷鸣:好的。首先要祝我的同仁们节日快乐。也希望我们在工作岗位上,要切实地去践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能够为这个时代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接下来要入校的主体都是00后了,千禧年之后的青年人,未来的世界是你们的。希望你们能够正确地对待你们的人生选择,在大学期间既获得知识也能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方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走得更加稳健,能够走得更加坚实,能够找到自己人生出彩的机会。
记者:我们也期待着天津大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人才。感谢书记接受我们的采访!(记者:党建 摄像:刘鲲鹏 林和 赵洋 编导/剪辑:高晟寒 监制:邓植尹 责任编辑:王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