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书伍:精准扶贫 文明同行
发表时间:2018-09-11来源:中国文明网

  记  者:2013年的11月3日,相信这个日子对于咱们十八洞村的每一个村民来说,都意义非凡。那个时候您在做什么?听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之后,有什么反应?  

  龙书伍:我当时在外面打工。我第一感觉:我们村的发展机遇来了。作为一个相对来说年轻一点的人,也应该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所以我从《新闻联播》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以后,第二天马上就辞工回家,到现在有将近五年时间了。  

  记  者:您觉得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提出之后,这五年给咱们十八洞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龙书伍:变化非常大。第一,村民精神风貌变化很大,村容村貌也变化非常大;第二,产业这一块变化也很大。  

  习近平总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搞了一个精准扶贫,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当时全村总共评上了136个建档立卡户,533人,占了全村人口的一半多一点。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到2017年2月份,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到了10180元。这个变化挺大的,除了一小部分因为年老孤寡或残疾,没有劳动力,是靠兜底脱贫的,其他人全部正常脱贫了。  

  记  者:您在十八洞村生活了多少年?  

  龙书伍:我今年50岁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十八洞村生活。40年前的事儿,我还是有记忆的。当时在我们那边,流传了一个歌谣,叫“山沟两岔穷旮旯,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说的就是当时的十八洞村。吃大米饭都困难,是当时十八洞村的真实写照。像我们隔壁村,他们可能条件比我们好一点,我们村人出去,别人问你是哪里的,都不敢说自己是十八洞村的。因为当时条件很苦,从我们村走到国道,当时是没有通公路的,走到国道要沿着山路上上下下,全部是泥巴路,要走一个多小时。要赶集的话,离最近的集最少要走一个半小时。  

  记  者:您还记得第一次走出村子是什么时候吗?到县城或者到省城?  

  龙书伍:读了高中以后才到县城,读初中以前基本上没去过县城。一个是因为路不好走,车也不好开,再一个就是家里也没钱。  

  记  者:改革开放给十八洞村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龙书伍:生活条件变化很大。从“路”来说,以前我们走的是山路,后来修通了一条进城道。特别是在十八大以后,我们村里的变化就特别大了,三米五宽的进城道现在已经改成了双车道,现在进出都非常方便。基础设施的变化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底气了。现在那些年轻人,以前谈恋爱一开始不敢说是十八洞村人,现在就非常有底气,有时候别人不问,他也要说我是十八洞村的。  

  记  者:去年咱们十八洞村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产业,叫猕猴桃,在网上卖得不错,今年情况怎么样?  

  龙书伍:猕猴桃我们是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的,打电话预购订购的都有,团购的也有。我们的猕猴桃有两种,一种是红心的,一种是黄心的,品质特别好,所有的村民都入股了。猕猴桃今年长势特别好。现在还没到成熟期,还没开始采摘。红心的最近这一段时间就要采摘了,还有一种黄心的还要等一个多月。    

  记  者:要说服村民去种植猕猴桃,一开始他们同意吗?是如何说服那些不愿意入股的人呢?

  龙书伍:猕猴桃从种植推广期到开始试挂果时间是比较长的,要三年时间。一开始村民是不同意的,可以说所有的村民都不同意。当时我们村里那个山上本身就有很多野生的猕猴桃,他们反对的理由就是说,我们山上本身的野生猕猴桃都卖不出去,还要种猕猴桃?第二个反对的原因是,我们是种在外面,用流转的土地来种。村民觉得,种到外面长势怎么样、收入怎么样都不知道,如果种在村里面,到时候实在不行的话,我还可以把它砍下来当柴火。所以我们当时在组织村民开第一次会的时候,是按村里小组来开会,先开了一组,会开不到一半,基本上走完了,没人愿意听。  

  后面我们通过发动村组干部自己带头先入股,然后每个村组干部再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发动两三户来入股;全村所有的党员先带头入股,力所能及地把他们的亲朋好友也发动,这样就解决了一部分。我们还针对这些村民的疑虑,组织他们到外面去参观。当时有些老百姓说,种在外面我们觉得不好。我们就针对这一部分人的意见,把他们带到我们的产业园去看,让他们感觉到这个确实省工省力,有平台,管理也容易。这部分人回来以后,也主动入股了。

  龙书伍:后来在四川举办了一个国际猕猴桃节,我们就把那一部分特别不相信猕猴桃产业的,并且有反对声音的人带去了,到那边去看,他们看到了,也自己问了那些种猕猴桃的农户收入怎么样?别人讲种五亩、十亩,他们也看到了人家买的车都是二三十万的,所以一回来,马上就入股并且主动帮我们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慢慢地入股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也有一个从众心理,别人都入了,我为什么不入?这样也带动了一部分人,到后来就基本上都入股了。去年是试挂果期,它的产量是限制的,不能结多,结多会影响藤的发育、第二年的生产,去年有120吨。销量特别好,供不应求。  

  记  者:这样一个小小的猕猴桃,带动了整个村子产业经济的发展,找准了一个很好的脱贫路子。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脱贫不仅是要扶贫,同时还需要扶志,要把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补齐农民朋友的精神短板。在扶志这一方面,村子里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吗?  

  龙书伍:扶贫要扶智和扶志,我们也一直在想怎么去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结合本村和本地区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想到了发动村的思想道德星级化评比。如果村干部来打分,老百姓会认为有偏见,就让老百姓打分。在自然寨,大家对彼此都非常熟悉,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知道,但是嘴巴上不好说,我们就通过这个评比来体现,全部匿名打分。

  从六个方面进行评比:支持公益、遵纪守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美德,总共是100分。  

  老百姓给你打,我们积总分,然后再平均分,90分以上就是五星级,80-89分就是四星,以此类推,一个家庭挂一块牌子。  

  记  者:这是一个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门牌。  

  龙书伍:这个起了比较好的作用。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因为修路进行电网改造,要插电杆,我们村有一个老百姓坚决反对,因为插在他家里的土上。后来他家评分在70分以下,在整个自然寨里是最低的,我们给他挂了两星的(牌子)。当时他也没在意,结果出去在自然寨里面转一圈,一看别人是四星、五星,三星的都很少,自己回去晚上就悄悄把这个牌子摘下来了。后来修停车场还有道路拓宽,也占用了他家的土地,都很好说话了,马上就支持。后面的评比,他的星也升了,升到了四星。这就是用道德观念约束了一些人。

  这个评比半年进行一次,大家对于自己家里的星级也都特别在乎。其实星级反映了村里面别人对你是怎么样评价的,就算都开农家乐,对游客来说,我肯定先选择五星农户,这就使评分跟村民自己的利益产生了关系。

  记  者: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家在扶贫工作当中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一些贫困村一开始很多农户就是等、靠、要,现在大家是什么样的思想?  

  龙书伍:现在村民都感到等、靠、要已经行不通了,都知道要靠自己的努力。现在等、靠、要的思想没以前那么严重了。  

  记  者:十八洞村在村规民约上也有创新,编了一个“三字经”,哪句话让您印象最深刻?  

  龙书伍:除恶害,禁恶习,不赌博,灭劣迹”。以前我们村存在每年老百姓打工回来了,在家里没事儿就赌博。有些一年挣的钱春节几天就赌光了。现在进我们村,基本看不到打麻将、赌博的陋习了。  

  “三字经”村规民约在移风易俗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嫁女儿,娶儿媳,破旧俗,创新意”。以前我们嫁女儿、娶儿媳喜欢攀比,你家的女儿嫁出去彩礼是多少,到我家的肯定不能比你少,结果把成本越搞越大。现在就不这样,思想基本上都转变了。  

  记  者:十八洞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提到苗族人们可能会想到一个手工艺品,就是苗绣。苗族是没有文字的,苗绣就是一个特殊的文字,把针当作笔,把彩线当成了墨,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都绣了出来。苗绣也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八洞村是如何把这项工艺进一步传承下来的呢?

  龙书伍:我们苗族很多的故事和历史都是在苗绣里面展示出来的,绣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有典故、有历史的。现在村里成立了一个苗绣合作社。前些年因为服饰观念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人开始不穿苗族衣服了,苗绣就慢慢被淡化了。我们要传承这种苗族文化,就培训了很多留守妇女,她们本来就有以前的底子,就是放了太长时间不做,有一点生疏,现在重新培训以后,不仅仅是刺绣,还培训一些加工类的手艺。通过成立合作社,苗绣成品销量、价格都会提高很多。这样就把这种苗族的文化传承了下来,当然,还可以增加妇女的收入。  

  记  者:贫困村大多面临小伙子不好娶媳妇儿的问题,之前有这样的情况吗?采取了什么措施?  

  龙书伍:有。在2013年以前,打光棍的35岁以上大龄青年逐年增加。后来,我们在2014年的基础上又统计了一次,已经减少了一半多了。  

  我们主要依靠举办相亲会,给大家搭建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平台。最近一场相亲会,我们村有20多个男青年参加,周边慕名来参加的女青年有45个。每一场都会有成功配对走到一块的,结婚生子的都有。  

  记  者:去年年底,十八洞村也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这样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从一个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十八洞有什么独到的经验可以跟其他的村镇进行分享?  

  龙书伍:文明创建首先是人的创建。我们把人分了类——党员和普通村民。第一,党员要发挥带动作用,率先提升自己素质。我们给所有党员在本村都明确了责任区。一个党员负责一块或者几个党员负责一块,这一块的卫生、村民纠纷等等都要党员负责调解或协助调解。通过责任区把党员的表率先锋作用发挥出来,给村民带个好头。  

  第二,我们通过开设道德讲堂,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我们还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表彰,改变了村民的荣辱观,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向上的精神。  

  第三,我们给所有村民都划分了卫生责任区。你负责的那一块如果没做好的话,第一次会点名,第二次会警告。如果实在不听,会在分红这一块扣你的。和切身利益产生了关系,所以把村民的主动性调动了起来。现在村容村貌还是比较好的。  

  记  者:有人这样评价十八洞,这五年鸟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外面打工的人也回来了。这些“回来了”最终最本质的一个原因是什么?  

  龙书伍:我们村庄建设的总原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我们的理念就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我们村的建设按照以前的方式,不搞大拆大建,但是里面还是要装修,让老百姓住得更舒服一点。生态好起来了,鸟儿虫儿鱼儿就回来了。  

  我们在产业发展这一块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意愿。我们组织了一个合作社,希望大家都来参与,但是如果你想自己发展的话,我们也支持,并且我们会在政策或者是技能培训上提供支持。现在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创业的平台。所以打工的人回来了,但是目前还只是回来一部分,也不是所有的都回来了,期待更多的人回来。  

  记  者:让更多的人回来的同时,让外面的人进来,进来的人也能住下来,这方面您有什么考虑?   

  龙书伍:我们村正在建一个乡村振兴模范村。像村容村貌的提质改造,还有产业这一块,现在正在努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成立了一个十八洞村农民经济合作社,全村的村民都用土地来入股,到时候合作社做起来的话,大家可以按照入股土地的面积多少分红。  

  记  者:十八洞村交出了一个产业兴旺、人心旺,同时乡村美的小康答卷,也给所有的乡村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借鉴的扶贫模板。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间,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扶贫改变命运的故事,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您,送给十八洞村,希望文明给所有的十八洞村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记者:范曼瑜 摄像:高晟寒、赵洋 摄影:段琳玉 编导/剪辑:林和 监制:刘鲲鹏 责任编辑:桑小婷)

责任编辑:桑小婷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