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辉:我们的“长征”
发表时间:2018-10-17来源:中国文明网

  记者:王主任您好!欢迎做客中国文明网。近些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中国航天。1958年4月2日,中国航天第一个总体设计部,代号第一设计部成立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一部,是吗?

  王国辉:是的,是的。

  记者:来,我们先看一组图片。这个楼您还记得吗?

  王国辉:这应该就是一部刚刚成立的时候,最早选址的位置,在马列学院,之后不长时间,就搬到了现在新址的位置。当时的新址是非常艰苦的,什么都没有,我们要从零开始建办公室,建宿舍楼等等。

  记得宿舍楼的架构刚出来,整栋楼门窗都还没有上,已经到了冬天,不能再施工了,但大家必须入住,怎么办?就把当时装水泥、装石灰的草袋子刨开之后,变成帘子挂在窗户上、门上御寒,过了那个冬天,再把楼继续建完。

  记者:大家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对科研的攻坚克难上,生活上反而是其次了。

  王国辉:是的,是的。

  记者: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那时候条件有改善吗?

  王国辉:在那个(1978年)节点上,经过小20年的发展,我们的整个科研条件,包括生活条件,应该说比最初的时候要好得多。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大家做了很多工作,应该说是解决了我们中国航天运载、火箭发射事业“有和无”的问题。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1958年到今年是整整60周年了,这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呢?

  王国辉: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航天运载火箭事业从小到大。我们一部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中国航天发展小的缩影。刚才讲了,从1958年到1978年,基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从1978年到现在这40年,我们在解决“从小到大”的问题。

  王国辉:这60年里,我们一代一代航天人一直在往前走。最早开始作为跟跑者,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际航天发展的脉络行情,决定确定我们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便于更接近国际水平。到2000年以后,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跟国际并行了,到今天,应该说我们有70%左右的东西是跟国际上最先进的水平平行的。

  我想,我们还是先把并行做到极致,为后面的领跑做好准备。整个(跟随到并行)的过程当中,解决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更多靠大家的自主创新、自主选择、自主发展。 

  举个例子,我们做CZ-2F运载火箭的时候,第一次运输杨利伟同志,杨利伟同志回来后反映,进入轨道过程中振动很大,感觉不是非常舒服。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我们组织团队研究,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们采取各种办法,火箭的结构已经这样了,不能动,发动机也不能动。于是我们就调整给发动机输送燃料的管路上的蓄压能力,那怎么办?我们就去研究怎么改变它的蓄压能力,在某个阶段一旦出现情况,就让蓄压能力跳变,把这一段避开,不再出现大的振动,这样宇航员会舒服一些。第二次再飞的时候,新的宇航员就没有感受到这种振动,问题解决了。

  记者:相当于这个难题已经攻克了。

  王国辉:是。靠什么解决的?靠的是创新,靠的是不断思考、试验,去探索。

  记者:您之前介绍这是护送航天英雄杨利伟上天的(火箭),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我们很难见到的火箭模型。

  王国辉:这枚火箭是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这个火箭从外观上有几个大的部分组成,四个助推器,中间这块叫芯一级,中间向上一点的叫芯二级,再向上一点的叫整流罩。长CZ-2F运载火箭跟一般的运载火箭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有航天员的逃逸救生系统。

  记者:逃生的一套系统?

  王国辉:逃生的一套系统。如果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或者在准备阶段出现重大意外的话,这套系统会带着宇航员快速地逃离危险。

  记者:它是自动的吗?

  王国辉:自动的,自动判断的。

  记者:宇航员是在这个位置?

  王国辉:装在了整流罩这部分里。

  记者:目前长征系列的运载火箭有多少个型号?

  王国辉:如果是从1970年开始算,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研制了12型运载火箭,其中有几型已经退役了。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这十几型运载火箭,勾划了一部人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历程,同时它也勾划出来一代代一部人那种忘我的奉献、牺牲的爱国精神。

  记者:也诠释了我们的航天精神。

  王国辉:是的。

  记者:在去年的时候,一部荣获了一个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被中央文明委评选表彰为“文明单位”。您觉得这份荣誉对一部来讲,意味着什么?

  王国辉:作为一个组织,这是一项最高的国家奖励,对我们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鼓舞了士气,让大家特别的振奋,非常非常地振奋。去年(2017年)是我们工作量特别大的一年,大家都很辛苦,很累,这个荣誉到来之后,大家非常非常兴奋,激发了创造、生产、发展的活力。

  第二个作用,反倒是让我们更加清醒。我们的工作是造火箭,做重器,做国器,要怎么样能做好?其实要养静气,要静下心来,不论怎么宣传也好,自己怎么高兴也好,都要静下来心,踏实工作。

  记者:一部是一直以来都被称为航天领域的“黄埔军校”,来看一下大屏幕。左边这幅是一位老师在给我们设计师上课的情景,这位老师是谁?

  王国辉:这是我们的贺祖明设计师,这就是CZ-3A、CZ-3B、CZ-3C,这三型火箭的总设计师,也是一部的员工,是总体室的副主任。这个图应该是他作为技术骨干期间,向设计师们在讲解技术问题。到目前为止,很多的技术咨询,火箭出厂评审等我们还要请贺总来主持,帮我们指导。

  记者:右边这幅图应该是几位老一辈的设计师聚在一块,在研究一个方案?

  王国辉:居中的这个应该是龙乐豪院士,他是我们一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的副院长,曾经任过一部的主任,他也是刚才讲过的CZ-3A、CZ-3B、CZ-3C三型运载火箭最早的总设计师,后来的总指挥。这几幅画面最能体现一部人的特点,就叫做“严慎细实”,制造火箭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你每个环节,哪怕星星点点出问题,都可能造成全件的损失。

  记者:所以,正是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

  王国辉:是的,是的。60年来,从一部走出了近60位型号“两总”(总设计师、总指挥),曾经有13位两院院士在一部工作过,应该说是我们的荣耀和荣幸。到目前为止,余梦伦院士、刘竹生院士还在一部工作,年过八旬的余梦伦院士现在还在算弹道。

  记者:目前一部有多少名设计师?

  王国辉:现在将近1300人的规模。

  记者:哪个年龄段的人稍微多一些?

  王国辉:年轻人居多,平均年龄在35岁到36岁之间。

  记者:年轻人有想法。

  王国辉:有想法,有追求,也有活力,有动力。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怎样在实际工作中,让大家尤其是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传承我们特有的航天精神,实现航天梦?

  王国辉:习近平总书记对航天人提出的最高标准就是“建设航天强国”,筑牢我们的航天梦,通过航天梦的实现,实现我们的强军梦、强国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压力,同时也感受到动力。今年集团公司召开了第七次工作会,在这个会上,对我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应该说航天三大精神是我们能够持续发展60年的法宝,最主要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热爱祖国。 

  这里面,自力更生是根本,是航天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根本驱动。艰苦奋斗不是我们物质上缺少什么东西,而是面对精神煎熬的艰苦奋斗。这可能比物质匮乏的艰苦奋斗还要艰难,但是如果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想成为领跑者,必须艰苦奋斗,这样才能达成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于物质条件,依赖其他东西,还是靠我们奉献的精神,这种奉献精神的根本是爱国。大家都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是什么,作为党委、支部,能把这个道理向我们的员工、我们党员解释清楚,其实这些工作(传承航天精神)就很容易实现了,它本质上是一种信仰的驱动。

  记者:新时代传递好航天事业接力棒,一部有哪些打算?

  王国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航天强国、质量强国,这两个大的要求直接落在了集团公司头上,我们一部,作为一院重要的总体龙头单位,我们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好筹划和布局。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七次工作会后,进一步又完善了未来发展的布局方案,我们把它叫做“新一部”建设方案,在这个建设方案里面,首先,最主要的是要把产品、技术、管理、人才打造成世界一流。另一方面,我们的材料技术、电子技术、动力技术、控制技术、电气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也都要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第三,人才要世界一流。我们应该有那么一部分世界航天界属于数一数二的“大腕”人物,不仅是现在的“两总”、院士层次,要变成世界级、大腕级的人物。第四,在管理上,一定要对接世界一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也讲到两个“一以贯之”,是对国企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党的领导一以贯之,现代企业制度也要一以贯之。我们一定要建好现代企业制度,让大家一进入办公环境,就能感受到,我现在在一个很现代的组织里面工作。如果管理上不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和变化,这种是很难做得到的。

  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前面三部分相对来说容易做到,第四部分的改革创新难度会大一点,但是也是我们一定要做好和做成的,这就是“新一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脉络。

  记者:我们也祝“新一部”再创佳绩,一飞冲天,感谢主任接受我们采访,谢谢!(监制:姚杰 记者:党建 摄像:刘鲲鹏 林和 编导/剪辑:高晟寒 赵洋 责任编辑:王晓宁)

责任编辑:王晓宁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