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孙教练,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明网做客。
孙海平: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记 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体育运动的?
孙海平:这个可以追溯到七八岁的时候。因为我的父亲在学校工作,学校有大量的体育器械,所以我从小就喜欢运动。后来到了中学,我的体育老师是一位举重健将,他总带我们进行田径训练,还教我跨栏,那年我十四岁。
记 者:那时训练条件怎么样?
孙海平:很简陋。跑道是煤渣跑道,运动器械也非常少,除了几个铁疙瘩能当杠铃来练,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辅助器械。
记 者:就是凭着一腔的热情和喜爱。
孙海平:当时确实非常喜欢田径。1971年2月,北京来了两位老师,把我招到了当时的北京体院青年集训队,我就这样踏上了专业田径训练的道路。在那里我训练了将近两年半。
记 者:那是什么又让您开始从事教练员这一职业?
孙海平:我开始当教练员是因为憋着一股劲。当运动员的时候,我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训练,但是成绩却很差,根本不能和国际上其他国家运动员的成绩相比。我就想,我当教练一定要把运动员的成绩提上去。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田径队曾访问中国,我们和他们在北京和上海各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差距太大了,没一个项目能赢。那时,我们在训练理念和技术方面落后很多。看到差距后,我们开始调整思路,派出了很多运动员走向国际田坛,参加大量的国际比赛,希望从比赛中能汲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后来我们意识到,我们最大的问题还是理念问题,运动员练得这么苦、这么累,成绩一直提不上来,肯定是我们的方法有问题。于是我重新回到了学校进修,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我对执教方法进行了改进,从以前的苦练到巧练,我把运动员整个的训练时间降了下来。陈雁浩是我带的第一批运动员,他第一次拿亚运会冠军时,他的训练负荷、训练时间只是我当运动员时的一半。到刘翔这一代,包括现在的谢文骏,他们的训练时间又比陈雁浩那个时代减去了一半。我们不再靠机械、反复的高强度训练,而是根据运动员的状态,不断调整训练方式。
记 者:在您这些年的执教生涯中,有没有让您特别难忘的人和事呢?
孙海平:这个还是和刘翔有关。刘翔创造过奇迹,那就是黄种人也能在奥运会上拿到冠军,同样也遇到过很大的低谷。2008年,刘翔因为伤病原因退赛,这对刘翔和我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打击。在我们最难过的时候,体育总局的领导给我们送来了一封信,这封信是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写给刘翔和我的一封信,鼓励我们要振作精神。这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也非常感动。
记 者: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体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您作为一线工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孙海平:40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练员已经不仅仅是教业务和技术,而是在训练理念方面不断引导运动员。现在教练带运动员的方式和过去相比变化也很大,训练水平、训练效果也远远超于过去。以跨栏为例,现在全国前8名的运动员,随便一个人的成绩出来都可以达到过去冠军的水平。有些项目,像投掷、竞走、跳远、三级跳等,都有在奥运会拿奖牌的实力,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记 者:在您看来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孙海平: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教练员选到一个有天赋的运动员后,就会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这个运动员身上,努力把他培养成一个世界级的运动员。那么作为运动员来讲,他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教练员的指导,将状态调整到最佳,最终走向领奖台,两者谁也离不开谁。
记 者:我们刚刚看到的短片,是刘翔和谢文骏参加比赛的一些画面,您看过后有什么感受?
孙海平:现在看到短片里的情景,我依然很激动。先说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赢得了冠军,相当不容易。他之前的综合成绩虽然已经进入到了世界前八名,但在赛前,没有人会想到刘翔能拿冠军。在我心里,刘翔是有拿前三名的实力的。决赛前,刘翔就跟我讲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师父帮我拿瓶水”,之后他和我就没有了交流。当时很多人看刘翔做准备活动,无数摄像机对着他,他没和任何人说话。后来,我和他走进了赛场,他握了握我的手说了第二句话“师父你放心”。说完这句,我已经感到他的气势和拼劲了,我有预感他会拿奖牌,但还是有点担心,因为跨栏比赛千变万化,十个栏架每一个都不能失之分毫,碰了任何一个成绩肯定就下来,最后的结果大家也是看到了,刘翔没有让大家失望。后来,他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破了世界纪录,也是我没想到的,他跑了12秒88。看到成绩后,我的心脏病都快犯了。
记 者:是因为太激动了吗?
孙海平:确实激动,回头一看大屏幕,破了世界纪录!后来刘翔因为伤病的原因慢慢淡出了跨栏比赛,但实际上刘翔是同批运动员中退役最晚的,包括阿兰·约翰逊、特拉梅尔、杜库雷等,他们早就退出跨栏运动了,只有刘翔还一直在坚持。
再说谢文骏,他以前的比赛都没有今年亚运会的比赛这么激烈。赛前,谢文骏的排名不是特别靠前。当时,沙特、日本的运动员,还有一位中国台北的运动员排名都在他之前,我自己也觉得拿奖牌可能有点困难,但后来比赛大家都看到了,悬念到最后才解开。
记 者:因为前面落后了,后来奋起直追,这是最惊心动魄的。
孙海平:是的,最后一个栏才追上去的。
记 者:作为教练,您在场下一定悬着一颗心。
孙海平:我的心一直揪着。谢文骏的拼搏精神,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了。运动员如果没有拼劲,一看落后赶不上就放弃了,肯定拿不到奖牌的,但是谢文骏凭着拼劲拼上去了,相当不容易。
记 者:您平时在给运动员训练时,会注重哪些方面的指导?
孙海平:作为教练,主要会从技术、心理和比赛能力三个方面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在训练运动员的时候,要以正面教育和鼓励为主,激励运动员不断向上。特别是给刘翔这样的运动员训练时,我是“一个本子两面记”,正面记给运动员看,反面记给我自己看。正面是虚构的成绩,反面是实际的成绩。比如他实际跑了10秒,我跟他讲跑了9秒8,他一看自己跑得这么慢也能到9秒8,那等状态好了,岂不是可以跑9秒6了!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激励,能让运动员增强信心。
记 者:我们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英姿飒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其实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作为教练员,您是怎么看待运动员这种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勇于奋斗的拼搏精神呢?
孙海平:体育可以改变人,特别是竞技体育,对于一个人的改变,尤其是性格上的改变会很大。运动场上运动员表现出的拼搏精神,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断刻苦训练而来的。每次训练任务都需要他们克服很大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来完成。在大负荷的训练下,有些人扛不住,有些人扛住了。扛不住的运动员,他肯定达不到想要的成绩。
记 者:所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在平时的训练中都会有渗透。
孙海平:拼搏精神贯穿于训练始终,比赛成绩只是训练的最终体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坚持才是拼搏精神的最终体现。
孙海平正在指导孩子们进行田径训练。图片来源: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小学网站
记 者:刚才我们聊了拼搏精神,接下来我们看一组图片,这是在做什么?
孙海平:这是我在上海松江区的“孙海平跨栏基地”看孩子们训练,一共有5所小学、1所中学的孩子在这里训练。这些孩子从小就在基地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田径训练。我建基地的目的就是挖掘、寻找跨栏的好苗子,希望把一些有田径天赋的孩子集中起来训练,能从中发掘出刘翔第二或者刘翔第三。
记 者:现在这些孩子们训练情况怎么样?
孙海平:非常好,上海运动会的跨栏项目里,前五名都是他们。
记 者:希望孩子们可以不负众望,继续努力。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孙海平:体育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群众体育,一部分是竞技体育。要成为体育强国,不仅仅只是某一方面强,而是要综合的强。从目前来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得很好,竞技体育还有发展的空间,我们拿过奥运会金牌榜世界第一,但是从竞技体育项目平衡发展来讲,还有进步空间。我们有些项目非常强,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都是拿金牌的“大户”。近年来,田径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像100米短跑,我们有两名运动员,能跑进十秒;在跳远方面,世界锦标赛上有三名运动员能进前八;在投掷方面,世界锦标赛上我们得过第二、第三。但是我们还是有短板,一方面我们不能把获奖仅仅寄托在某几个运动员身上,另一方面各项目要均衡发展。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们有一个目标,除了在项目上多拿奖牌之外,我们还要争取多项目的参赛,这样才是真正的强大。我希望,我们任何一个项目拿出去都能够站上国际领奖台,在世界体育竞技舞台上升国旗、奏国歌,我觉得这才是体育强国的标志。
记 者:建设体育强国,您想对中国的体育人说些什么?
孙海平:我们要更加努力、更加刻苦钻研,使我们的竞技体育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为早日迈入体育强国而努力奋斗。
记 者:谢谢孙教练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也祝福您身体健康,也祝福我国的体育健儿们为国争得更多荣誉。
孙海平:谢谢大家。 (记者:王文宇 摄像:刘鲲鹏 高晟寒 赵洋 摄影:朱丽晨 编导/剪辑:林和 责任编辑:贾园园 监制: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