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在我工作的区里头,有一位道德模范,也是自强模范。他大概在10岁左右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突然间一下眼睛看不见了。他是独生子,对于他的家庭、他的父母来讲,这个打击真的是很大,有的人认为这个孩子就废了,家长就养一辈子吧,怎么去呵护、怎么去帮忙、怎么去伺候。但是他母亲不这样想。即便是这样,也希望孩子能过一个有尊严的生活,正常人能干的事儿你都要努力地去做。他母亲为了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很严格地要求品行,他比别人要刻苦得多,他学了很多,比如说学了按摩、学演小品、学唱歌。虽然他眼睛看不见,但是他的心比任何人都要亮。他长大了以后,是一个非常开朗、非常阳光,而且非常懂得感恩、非常懂得去关照他人的一个人。后来他自己创业,开了一个家政公司,每年都会有一些爱心家政卡,春节前,他会免费为区域内的一些困难的残疾人,让家政人员上门免费给打扫卫生。他们的家庭后来被评为了“全国文明家庭”。本来这是一个家庭很困苦、很悲情的故事,但是通过他妈妈对孩子的教育,通过家庭的自强不息,让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材。这就是好的家庭教育。
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同的阶段家庭文化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内容。过去家庭一般是大家庭比较多,可能几代同堂,所以咱们传统家庭中间的那些传承的东西可能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但现在家庭越来越小型化了,三口之家很多,空巢家庭很多,单亲家庭很多,所以你再想去传承中华民族几代传承下来的孝道什么,可能就有点难度了。
另外,现在的年轻家庭他们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真正看传统的电视、看传统的报纸,就是来参加一个简单的文化活动,对他们的吸引力已经不那么大了。那怎么办?我觉得家庭文化应该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是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之间真正连接的“最后的一公里”,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么能把它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其实通过家庭文化,通过良好的家教、家风这种代代相传,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教育、引领、感召,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对于家庭文化,我们的顶层设计是很不够的,理论研究也是不够的。家庭文化有地域性,有很多的地方特色。比如说农村和城市,它就有很大的区别。家庭结构和很多理念,南方和北方,有很大的区别。必须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我觉得应该有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指导。
我很希望将来能够把家庭文化的内容纳入到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里。比如说,是不是能像“学习强国”一样,做一个类似的学习资源库,把需要大家传承的一些内容,一些家庭非常感人至深的故事,能够有个素材库给大家。包括有一些很好的文艺作品,家风的讲堂,国学的诵读,亲子类的艺术课程。创设一些家长可以共同玩的游戏,通过游戏给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让孩子了解一些东西。包括我们中国古代一些非常好的寓言故事,还是要给大家多一些选择。(记者 张殊凡 摄像 邓植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