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6日至7日,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期间,中国文明网记者对与会代表进行专访。
对话嘉宾
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闫红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近两年来,哈尔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重在建设、以立为本,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培育城市文明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创建成果由群众共享。
一、突出价值引领,树牢文明城市精神支柱
一是学透新思想,凝聚新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具有强大的真理说服力、实践指导力,又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和精神感召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首要的就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我市既注重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引领力,积极打造领导示范引领、制度布局完善、学习氛围浓厚、学用结合紧密的学习格局,又坚持突出主体,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对象化分众化理论宣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振兴发展实践,组织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二是坚持制度化,推动常态化。我市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常态,树牢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先后出台《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工作方案》《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意见》,把理论武装、理想信念教育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冰城微学习”等各类学习平台,持续兴起“读三卷、学四史、讲五中”学习宣传热潮,推动学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增强全市干部群众坚守共同理想、实现共同梦想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搭建新载体,取得新成效。我市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坚持县(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推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目前,全市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在建7个,分中心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38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25个。
二、深化创建活动,厚植文明城市群众基础
一是举一反三抓安全。2018年,哈尔滨市因发生“8·25”重大火灾事故,被停止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一年。坚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把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对重大和较大风险点,制定分级管控清单,加大检查密度和频次,以“一切归零”的标准抓好防范;对一般和较低风险点,采取网格化管理与综合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进行普查和抽查;聚焦电气火灾防控、地下场所、仓储库房、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建工地等重点领域和场所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和消防安全百日会战,兜牢安全生产底线。
二是聚焦民生补短板。文明创建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坚持群众视角,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我市围绕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全面启动了老旧小区庭院和背街小巷提档升级改造、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秩序整治、营商环境优化、消防安全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净化、城乡接合部整洁以及创城氛围营造等专项整治工作,下大力度疏浚交通堵点、清除管理盲点、打造环境亮点。2019年以来,新建市内道路近200公里,新增施划停车泊位6.1万个,拆除违建392万平方米,累计查扣违停车辆5.3万台,查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5.17万件,6个主城区的800多个老旧小区1628万平方米,经过改造基本做到了老而不脏、老而不乱,中央文明办复牌检查组随机抽查后给予充分肯定。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满意度逐年攀升,由2018年的88.73%、2019年的95.80%,提升为2020年的97.8%。
三是以城带乡全面建。哈尔滨市辖9区9县(市)、198个乡(镇)(含乡镇改制街道办事处)、1883个行政村,现有农业人口514.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51.8%,是中国产粮第一大市,奶产量和牧业产值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大城市、大农村”结构特点十分鲜明。近两年,我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出台城乡一体化创建意见,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荐新申报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7个、复查全国文明村镇10个,命名表彰154个市级文明村镇(标兵),评选“十星级文明户”2327户,全国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市通河县召开。
三、弘扬时代新风,构建文明城市精神家园
一是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结合、道德教化与法律规范相结合、传承普及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出台《哈尔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订《哈尔滨市民文明公约》,以法治的刚性力量,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持续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是积极推进文明新风培育。邀请公众人物敬一丹、张译等作为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象大使,拍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勺公筷”“节约粮食”等系列公益宣传片10部;市直机关工委等8个部门向全体市民发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倡议书,招募遴选“公筷公勺示范单位”322家,制作发放公勺公筷5万套、印制文明餐桌牌10万个,让公筷公勺成为餐桌“标配”,推动公筷公勺使用普及,坚决打好舌尖上的战“疫”;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用餐、文明旅游、文明养犬、文明过节等主题文明风尚行动,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128万人,“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星期六”等跻身全国志愿服务“四个一百”项目。
三是全面培育宣传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全市“最美人民公仆”和“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等评选表彰,涌现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马旭、“全国最美奋斗者”梁军、“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郝丽颖、全省“70年70人模范人物”李庆长、徐在山、“弘扬龙江‘四大精神’重大典型”张宝金、全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重大典型”张秀林等一批时代楷模,全社会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四、助力脱贫攻坚,发挥文明城市溢出效应
一是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坚持“共创文明、共建和谐、共促发展”工作思路,推动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和文明共建、文化共享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全市937个文明单位与752个乡镇、社区、村和140个乡镇中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文艺演出队、文艺社团、农家书屋结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文明共建帮扶对子,组织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9780人次,“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160余次。
二是送“礼”下乡、文明共享。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送电影、送戏、送书、送科技、送法律、送卫生下乡活动,依托158个辅导基地,定期组织文化志愿者和书画艺术家到乡镇社区进行一对一的“传帮教”辅导培训活动,帮助培养业余文化演出队1497支,举办培训班300多场,培育乡土文化能人1142人。
三是脱贫攻坚,文明在线。持续开展“千家文明单位助千村”活动,全市937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全部参与“结对帮扶”脱贫攻坚。2019年以来,开展扶贫扶智项目891个,帮扶贫困村163个、贫困户6623个。仅2020年,全市文明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60.2万元,重点帮扶建设社区星级文化志愿服务广场、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乡村学校少年宫等文化活动阵地,推动1498个行政村实现保洁常态化。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全面贯彻202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着眼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目标任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持续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