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中国文明网
这里物华天宝,历史悠久
深厚的文化底蕴
孕育了闻名天下的“湘昆”
这里生态秀美,气候宜人
独特的自然环境
滋养着这片“天下第十八福地”
这里是林中之邑
湖南郴州
为人而创、为城而创
记者:郴州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动力是什么?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刘志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我们提出了“为人而创、为城而创、为郴州发展而创”的创建理念,并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贯穿创建工作全方位、全过程。
“小市场”连接“大民生”。郴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农贸市场改造。经过一年多时间努力,市城区30多个农贸市场得到提质改造或实现搬迁。
为解决群众茶余饭后散步休闲、跳广场舞等场地问题,我们利用市城区多山的特点,因山就势修建了100多个小游园和山头公园,为市民打造了“500米公园圈”“15分钟生活圈”。
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抓好“微建设”、做精“微服务”、畅通“微循环”、满足“微心愿”,通过对783个无物业管理小区、182条背街小巷、190个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2600多个“六小”门店进行了提升改造,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四个强化”筑牢“四大根基”
记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刘志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也是文明进步的过程。市民提升了道德境界和文明素质,凝聚了团结一心办大事的强大力量和良好氛围,这是最大、最根本的变化。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得出的最好经验,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法宝。
强化统筹推进,筑牢发展根基。坚持以创建争优势、聚合力、促发展,使其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强化价值引领,筑牢道德根基。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创新开展“十进十连十创”“新时代郴州好榜样”“好人之城”等活动。出台《郴州市礼遇帮扶“好人典型”实施办法》,礼遇帮扶好人典型,形成了推好人、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强化创建惠民,筑牢群众根基。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贯穿创建全过程,大力实施生态惠民、文化惠民工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强化常态长效,筑牢制度根基。出台《郴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健全完善群众监督评价工作机制,启动市民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网络监督平台,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向常态,走进长效,走近百姓。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郴州有哪些安排?
刘志仁:去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沙洲村考察重温“半条被子”故事时指出,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挥郴州红色资源丰富优势,推动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一是用红色基因传承初心使命。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实施重点红色文物提质改造工程,推进一批革命旧址群等保护修缮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红色文化“七进”活动,着力打造党员干部初心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思政课郴州品牌。
二是用红色文旅放大品牌效应。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加快推进长征干部学院配套设施建设。将沙洲区域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与乡村振兴高度结合的文旅产业发展示范区。
三是用红色引擎带动文化繁荣。突出红色文化内核,围绕讲好“第一军规”“半条被子”“功勋铀矿”“竹棚夺冠”等故事,大力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提升郴州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支持以红色为主调的文创产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关注民生“礼包”提高“福城”颜值
记者:立足新起点,郴州将怎样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
刘志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还要让老百姓的笑容多起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接下来,郴州将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总抓手,深化建设“文明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诚信之城”。
大力实施理论武装、核心价值观践行、市民文明素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城乡文明共建、文明建设保障“七大巩固提升行动”,让郴州这座“福城”颜值更高、品质更好、幸福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