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静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仁化县。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委“一核一带一区”中的北部生态发展区,属粤北山区县,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下辖11个镇(街),总人口24.47万,常住人口21万,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
历年来,仁化县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以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于2012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仁化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抓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打造崇仁博爱、生态活力、幸福宜居的“仁爱之城”。
经过3个创建周期历时9年,于2020年11月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广东省此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3个城市之一,也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仁化如何加强精细化管理,助推文明创建?
一是以全局整体谋划,提升城乡面貌。仁化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城镇提升、乡村振兴和路域整治等中心工作,新增公园绿地面积8.58公顷,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绿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9个、省森林小镇1个、省森林旅游特色线路2条和新兴品牌地2个。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四沿”示范创建工作部署,连线连片建设具有丹霞红色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进一步打造省际交通廊道,改造提升道路景观节点86处。结合城镇提升工程,改造商铺500户,完成县城人行道路段13条,涉改面积5.76万平方米,完成233处平交口道路硬底化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管并举打造环丹美丽乡村示范带、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完成127个自然村风貌提升,建成16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70个乡村拆旧复绿绿化示范点,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1%,以城乡风貌颜值大改变促成群众幸福指数大提升。
二是以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仁化。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破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融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活力城乡、保障幸福民生的全过程。深入推进以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为工作主线,建设武深高速农业经济带、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董塘凡口绿色工业园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为内容的“一线两带两区”富民强县战略布局,构建了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富民强县生态经济产业体系。2020年仁化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专业镇村认定数居韶关市各县排名第一。
三是以精细化管理模式,激发活力城乡。立足长效精细化管理,坚持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理念,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扬尘、“六乱”、道路路域环境整治,对重点区域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的“三定”精细化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城乡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市政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管理运营专业化、市场化。扎实开展志愿服务,县四套班子、县直单位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固定每周五下午为“公共卫生日”,各级志愿服务队深入各网格区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用餐等文明引导行动,切实形成长效管用的城乡管理机制。
记者:展望2021年,仁化县如何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展望2021年,仁化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结合省委“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要求,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聚焦奋斗“十四五”规划,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总结创建成功的宝贵经验,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果,常态化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为民利民、靠民惠民,持续打造崇仁博爱、生态活力、幸福宜居的“仁爱之城”,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