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堂,男,1973年7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95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在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深耕柴油机新产品试制和非标专用设备制造20余年,现为公司装备项目组组长。
自踏入公司伊始,王俊堂就暗下决心,立志做一名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勤学苦练,不仅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艺,更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鲜血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至今为莱动人所津津乐道的“俊堂奇迹”。多年来,他先后斩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3届获“山东省首席技师”、“中国恒天集团钳工状元”、“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等省部级荣誉称号15项,并于2016年享受到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一项项耀眼的荣誉和光环,忠实记录了王俊堂不平凡的成才之路,也是王俊堂逐梦大国工匠的最好诠释。
一、筑梦匠心,潜心钻研,誓做产业工人的排头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学习、喜欢钻技术上的“牛角尖”,是王俊堂的特质,也成就了王俊堂的“工匠精神”。1995年8月,王俊堂以烟台市高级技校毕业生第一名的成绩被莱动技术中心试验室相中并引入麾下。到了新岗位,王俊堂一头扎到车间,深入一线查找技术难题,会同技术人员立项攻关。仅半年,他就熟悉掌握了各类设备和关键岗位的操作技能。两年后,全公司仅两名技师晋升,王俊堂是其中之一;2002年,年轻的王俊堂在莱动内燃机装试中一举夺冠;2005年王俊堂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干一行就必须精一行”是王俊堂的座右铭,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铸就大国工匠的匠人梦,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千锤百炼,需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争做发动机行业的“技术大拿”是王俊堂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王俊堂几十年如一日,放弃了午休和节假日,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上班时勤奋工作,严格控制试车性能与质量,工余时间也反复练习操作;碰到技术难题,他时常晚上一个人在车间里琢磨钻研,手上磨出了一层层的老茧,汗水无数次湿透了工作服,每天回家后身体像散了架一样。晚上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家后,王俊堂抱起书本,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内燃机领域的国内外技术前沿,经常抱着书本就睡着了。十年磨一剑,正是凭着这股勤学苦练的韧劲,王俊堂不仅学会了二维、三维绘图软件设计,其论文“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怠速阶段排放控制的研究”获2014年度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5年“节能环保系列车用柴油机研发与产业化”获烟台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各类技能竞赛中,王俊堂也总是脱颖而出、捷报频传,先后取得了中国华源集团技能竞赛第一名、“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钳工组全国第八名、山东省机械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连续两届中国恒天集团技能竞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王俊堂成了莱动公司试验室的技术“大拿”,在日常工作中,只要试验出现了难题,只要王俊堂一上手,再大的问题无不迎刃而解,称奇之余,工友们都亲切的称他“王工”,这个工人心目中的“泥腿子工程师”,已成长为莱动公司内燃机技术领域的领头雁。
二、攻坚克难,勤勉攀登,倾力打造莱动发展的主引擎
多年的职业生涯,使王俊堂深刻认识到:技术就是助推企业腾飞发展的“主引擎”。为了打造这个“主引擎”,王俊堂跟高难度的技术飚上了劲。每次分配任务,他都主动选择难度系数高、复杂程度高、质量要求高的“三高”项目。用他自己的话说,工匠就是为了攻关复杂项目而存在,就是为了企业发展而存在。
2006年3月,公司确定要在车用发动机方向实现转型升级,并专门成立攻关组,要求工期4个月。作为主力的王俊堂,带领项目组一班人,加班加点、忘我工作,不仅找到了最佳方案、缩短了整整一个月工期,而且新设计的4L18CF机型采用电控高压共轨、EGR等技术,一举填补了该机型的市场空白,排放标准国内领先,为公司打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该机型已生产2.8万台,创造价值3.64亿元。2007年王俊堂临危受命490BT项目攻关,按照“必须达标、必须配套、必须上量”的“三必须”要求,他带领团队查资料、调性能,从一组组数据中找规律,从一批批零部件中搞验证,成功完成项目攻关,为公司非道路发动机再添新动能。该机型目前成功为洛拖、福田等公司配套,而且远销俄罗斯、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累计生产3.2万台,为企业创造价值2.2亿元。此后的王俊堂更是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6月,与捷克艾柯达公司、德国博世公司合作攻关四气门高压共轨的4L22CR项目,王俊堂大显身手,一起参与调试的外国专家,都情不自禁地纷纷竖起大拇指。2013年,王俊堂完成K15测漏机等26台非标设备和K10夹具等42套工装的设计和装配调试工作,创造价值1500余万。由他负责设计的L系列柴油机集体专用精镗等加工关键设备,机体月产能从5千台一跃至2万台;圆满完成K15、K10柴油机样机机械加工、试制工作,成为参加欧洲车用柴油机全新开发的机型。2017年公司转型发展农业装备,王俊堂带领团队在短短的四个月内,就完成了4DS6大蒜收获机以及大葱收获机等农业收获机械研制工作3项,申请省农机财政补助320万元。2017年9月,大蒜收获机在内蒙古、新疆现场演示发布会上大获成功,与会专家一致好评。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0倍,不仅大大降低了蒜农劳动强度,而且每亩节约收获费用200多元,对提高我国大蒜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4DS6收获机是国内首款大蒜自动收获机,预期市场前景18亿元。王俊堂带领的装备项目组已真正成为引爆华源莱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三、真情奉献、薪火相传,甘为技术传承的铺路石
一个优秀工匠可以带动一群人,一群工匠可以成就一个明星企业,一群明星企业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王俊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奉献莱动,真情传帮带出一大批优秀工匠。
王俊堂爱厂如命、以厂为家,工友们都有目共睹。多年前,莱动单缸机体必须在装配线上配好缸套后再检测有无缺陷,装配车间每月出现一百多件废机体,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王俊堂看在眼里,疼在心上。2012年,王俊堂一举解决了机体无缸套试漏的难题,设计制造了机体加工在线试漏机,在加工阶段即可提前发现废品,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80余万元。最令人称道的是,2016年,莱动一台冷芯机液压系统出现了故障,好几批生产厂家的维修人员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厂家的维修人员建议更换液压站,费用大概需要20万元。王俊堂为了给公司节约资金,主动请缨,不仅成功排除液压、PLC等方面的故障,而且集体攻关彻底解决了这一故障,生产厂家得知后目瞪口呆。事后生产厂家碰到此类问题,竟然经常到莱动公司找王俊堂取经。多年来,王俊堂仅在冷芯机维修、自动装配线改造、机器人应用等设备技改项目方面,就为公司节省费用560多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俊堂认识到,只有让更多的“王俊堂”在莱动涌现,公司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加快转型升级。自2012年王俊堂工作室成立伊始,他就投入到为工作室汇集优秀人才的工作中来,并率先组建了华源莱动具有代表性的技能团队。目前,工作室成员已由最初的8人扩展到38人,工作场地4200㎡,各类加工设备84台套,全过程模拟市场运行,具有非标专用机床、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在完成公司内任务的同时,工作室还积极开展对外业务,多次承揽国内大企业自动化设备等项目。
王俊堂则借助工作室的优势,无私的将经验技能传授给年轻人,带出了一支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团队。在王俊堂的带领帮助下,工作室14人成长为高级技师,12人次获得烟台市首席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荣誉。从一人独唱到百花斗艳,一项项凝聚了集体智慧的成果不断涌现,工作室也因此获得“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多项荣誉。王俊堂工作室已成为华源莱动技能人才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主阵地,成为公司职工万众创新的一面旗帜。
一路奉献,一路成长,一路收获,王俊堂正是凭着对机械制造行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精雕细琢、攻坚克难,为铸就“齐鲁工匠”、“大国工匠”梦想,涂写着一笔笔浓墨重彩,谱奏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砥砺奋进、无私奉献的华丽篇章。